简单性:技术复杂性的意向性解析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t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物理立场、设计立场与意向立场相关联的角度,通过对人的意向、技术系统的意向、社会意向的分析,从复杂性技术与简单性信念、技术系统进化的意向性展开、简单意向中的技术复杂性、技术简单性意向的对象化实现几个方面,对人的简单性意向与技术复杂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作出解释和说明。
   物理立场基于技术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机制的解释,揭示本体论意义的技术复杂性及技术风险的物理成因,并说明主体的简单性意向实现的客观基础。设计立场把技术理解为实现人类主体特定目的的意向性制造,并反思外在的简单性设计如何掩盖技术系统内在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简单的技术界面和操作中如何丧失对技术风险的警觉。意向立场认为技术进化是贯彻人类主体意向的历程,技术是以复杂性不断增加的方式实现着主体的简单性意向。
   本文认为,人类对技术简单性的追求伴随着技术复杂性的增加,技术复杂性的增加的累积效应将带来整个技术系统的不确定性的增加,而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相伴相生必将带来社会的复杂性增加和社会风险的加剧。本文基于意向立场的分析,一方面说明在技术复杂性背后人类主体的简单意向性的实现如何以技术复杂性为代价;另一方面将人类的信念、愿望和行为倾向赋予技术系统,说明技术作为一种主体在进化过程中的意向性如何展开;同时分析在技术实现人类简单性意向的过程中如何受到资本意向、社会意向的驱动,使技术呈现出对人类原初意向的背离的深层原因。本文最后强调,技术对人类简单性意向的贯彻需要批判理性的回归。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马克思秉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主张技术与生产力发展并强调改造自然。但在生态危机全球性蔓延、绿色思潮勃兴、历史唯物主义遭遇到生态挑战的历史形势下,秉持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深绿”思潮却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及其主导下的“支配自然”观念与技术视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历史唯物主义也因此被视为缺乏生态思维甚至与生态主张相冲突的理论而备受诟病。针对历史唯物主义所遭遇的这一质疑,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学位
《至大论》是托勒密早期且最著名的一部著作,代表着古希腊天文学的高峰。在这部著作的卷一中,托勒密提及并肯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的三分,并对理论哲学的三个分支即神学、物理学和数学进行了定义,同时也做出了认识论价值上的区分。本文则以此为线索,试图通过对托勒密相关著作的分析和解读来对他的理论哲学做出一般性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托勒密的生平及其著作,同时对《至大论》的卷一内容做出简要叙述,强调
学位
核武器的存在使得一些国家有了利用核武器以对他国核讹诈、核侵略予以自卫还击的威慑能力。冷战结束后,核威慑由原来的均衡性格局逐渐走向非均衡性格局,呈现出新的特点。进入21世纪后,伊朗核问题与朝鲜核问题持续发酵,致使核威慑问题日益凸显,防控局势十分严峻。核威慑内含并且容易生发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对核威慑问题和现象予以伦理审视并对其风险作出防范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核威慑是拥核国家在自卫
学位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最有名的悲剧之一,一直以来被众多思想家从各个角度反复研究解读。过去的思想家主要侧重于对悲剧本身的内涵进行解读,如自然法与人为法、城邦与家庭、女权与男权、民主与独裁等的矛盾。这部悲剧本身的焦点在于是基于神律将波吕涅克斯埋葬,还是基于人法禁止将其埋葬。基于此,本文认为《安提戈涅》实质上是一部探讨神人关系的悲剧,里面明确的表达了“智慧是幸福的最主要部分,对神的虔敬一定不能违背”①。因
学位
山林文化在中国文化当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山林佛教作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一种基本形态,体现了中国山林文化的具体应用。  《庄子》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种看待天地万物的态度,是把人放入天地之中,与天地和谐,人与山林达成一种互生的高妙境界。由于山林地处偏僻,远离喧嚣的政治经济中心,故而山林为某些特立独行人士提供了践行某种生活方式的良好场所,儒道两家都关注到这一情况。儒家发展出了山林书院讲学传统
学位
公正属于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也一直是伦理学领域所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在经济伦理学视域下,公正通常被视作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安排和利益调节机制,它保障着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权益与责任的公平分配,也象征着人们的正义感和正直的品格。博弈论作为一种经济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博弈者的利益关系和在遵循一定规则下合理的协调方式,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冲突与合作的关系。博弈论所内含的冲突与合作及道德选择,和由此产
学位
江阴市道教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目前江阴道教在弘扬传统道教文化方面作出了一些贡献,但是江阴道教进一步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都具有典型性,因此本文选择江阴道教作为研究课题。通过研读现存江阴地方志和实地考察,了解江阴道教历史和发展现状,对江阴道教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文共有十章,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章是江阴道教的背景介绍
学位
通过对传统德性思想的追述,以古典德性思想尤其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为资源,麦金太尔提出了自己的德性思想,并以其德性思想为武器,对现代西方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麦金太尔认为现代西方社会正处于道德危机之中,其表现就是现代西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道德相对主义和现代西方社会道德文化中盛行的情感主义。以传统为视角,麦金太尔进而分析了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危机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认为现代社会大转型所造成的“自我”
学位
本文《先秦儒家幸福观研究》,以轴心时代先秦儒家孔孟荀等经典文本为素材,借鉴前辈时贤的研究成果,从幸福概念、幸福缘由和致福路径三个方面对先秦儒家幸福观做了系统梳理,以期为建构适应现代社会的幸福观提供有益借鉴。  引言:对先秦儒家幸福观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思路和方法等问题作了论述。  第一章:理论探源。本章旨在探讨儒家学派正式形成前的幸福观,以期探寻先秦儒家幸福观的理论渊源。这一
学位
晚清民国内忧外患,对于国家是不幸的;然对于今日之学者,却又是一个极其丰富的资料宝库。与“五胡乱华”、佛教输入中国、各种思潮激烈震荡的魏晋南北朝一样,“欧风美雨”洗涤下古老中国的近代历史,内涵同样是异常丰富。理论来源于实践,内外交织影响下的中国近代社会结构越纷纭复杂,今日的中国学者越应从中发现在相对平稳简单的社会结构中所不能发现的理论,构建出西方同行不能比拟的知识结构,作出更大的学术贡献。  以往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