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金太尔对现代西方社会的德性批判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传统德性思想的追述,以古典德性思想尤其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为资源,麦金太尔提出了自己的德性思想,并以其德性思想为武器,对现代西方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麦金太尔认为现代西方社会正处于道德危机之中,其表现就是现代西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道德相对主义和现代西方社会道德文化中盛行的情感主义。以传统为视角,麦金太尔进而分析了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危机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认为现代社会大转型所造成的“自我”观念的变迁和启蒙运动以来普遍理性主义道德合理性证明的失败是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危机的主要原因,进而指出,要摆脱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到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传统德性时代。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说明德性的缘起,麦金太尔的简介,以及研究的方法和论文的写作框架。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要部分,论述麦金太尔的德性思想资源及其德性论。麦金太尔主要是以古希腊尤其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为其思想资源的。在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德行思想时,我们主要是从德性与人性、德性与共同体、德性与幸福等三个方面来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的。在论述完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之后,按照麦金太尔的逻辑,本文从德性与实践,德性与整体性,德性与传统三个方面来论述了麦金太尔的德性论。在本文的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麦金太尔如何以自己的德性论为武器对现代社会进行批判与反思,并且探讨了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危机的主要原因。首先,麦金太尔指出了现代西方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相对主义和现代西方社会文化中的情感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危机的主要症状。其次,麦金太尔分析了产生这种症状的原因,麦金太尔主要是从现实与理论两个方面来寻找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危机的原因的。他认为现代社会大转型所造成的“自我”观念的变迁和启蒙运动以来普遍理性主义道德合理性证明的失败是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危机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主要对全文进行了一次总结与归纳,本文从传统与现代两个不同的时代视角出发,分析了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道德主体,道德主体的生活,以及道德主体的生存环境在两个不同的时代条件下的不同表现。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传统条件下,主体具有完整的道德人格,完整的道德生活,而且主体与传统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性社会,主体以及主体的生活和生存环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在后一种意义上,麦金太尔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批判是有道理的。但是,麦金太尔的错误之处就是他把拯救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危机的希望寄托在对传统的回归之上,就此而言,麦金太尔的德性思想只能是一种理想,对于现实的道德实践,并不能进行具体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研究,深入调研分析目前国际上三种有代表性的治理体系,并对中国目前的治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的建议.通过以上研究,本文认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是公司治理最基本的内容,治理结构合理了,才有可能使公司的治理顺利进行,各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治理的内容不仅包括治理结构的建
学位
在分配正义方面,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争论不休。世界主义主张将个人作为平等关切的道德单元,而民族主义则主张将民族作为分配的基本单元,那么二者是否存在相容的可能以化解争端?理论家们做出过各种相容的尝试,科克-肖·谭就是其中代表之一。科克-肖·谭基于世界主义的基本立场,试图容纳民族主义的基本诉求来实现二者的相容。但科克-肖·谭通过以世界主义为民族主义设限的方式是否真的能够切实满足民族主义的诉求,这一点仍值
学位
对互惠平等秩序的坚持,对美好生活的构筑,始终是各个历史时期知识分子孜孜追求的不懈目标。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不乏对社会生活的伦理构思,然而伦理致思大多散见于思想家们的理论系统中,鲜有专门进行伦理思想探究的思想家及作品,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在《陌生人的麻烦:伦理学研究》中就其伦理思想进行了集中表达。与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伦理学的区分划界不同,伊格尔顿通过借鉴多种思
学位
众所周知,马克思秉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主张技术与生产力发展并强调改造自然。但在生态危机全球性蔓延、绿色思潮勃兴、历史唯物主义遭遇到生态挑战的历史形势下,秉持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深绿”思潮却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及其主导下的“支配自然”观念与技术视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历史唯物主义也因此被视为缺乏生态思维甚至与生态主张相冲突的理论而备受诟病。针对历史唯物主义所遭遇的这一质疑,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学位
《至大论》是托勒密早期且最著名的一部著作,代表着古希腊天文学的高峰。在这部著作的卷一中,托勒密提及并肯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的三分,并对理论哲学的三个分支即神学、物理学和数学进行了定义,同时也做出了认识论价值上的区分。本文则以此为线索,试图通过对托勒密相关著作的分析和解读来对他的理论哲学做出一般性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托勒密的生平及其著作,同时对《至大论》的卷一内容做出简要叙述,强调
学位
核武器的存在使得一些国家有了利用核武器以对他国核讹诈、核侵略予以自卫还击的威慑能力。冷战结束后,核威慑由原来的均衡性格局逐渐走向非均衡性格局,呈现出新的特点。进入21世纪后,伊朗核问题与朝鲜核问题持续发酵,致使核威慑问题日益凸显,防控局势十分严峻。核威慑内含并且容易生发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对核威慑问题和现象予以伦理审视并对其风险作出防范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核威慑是拥核国家在自卫
学位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最有名的悲剧之一,一直以来被众多思想家从各个角度反复研究解读。过去的思想家主要侧重于对悲剧本身的内涵进行解读,如自然法与人为法、城邦与家庭、女权与男权、民主与独裁等的矛盾。这部悲剧本身的焦点在于是基于神律将波吕涅克斯埋葬,还是基于人法禁止将其埋葬。基于此,本文认为《安提戈涅》实质上是一部探讨神人关系的悲剧,里面明确的表达了“智慧是幸福的最主要部分,对神的虔敬一定不能违背”①。因
学位
山林文化在中国文化当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山林佛教作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一种基本形态,体现了中国山林文化的具体应用。  《庄子》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种看待天地万物的态度,是把人放入天地之中,与天地和谐,人与山林达成一种互生的高妙境界。由于山林地处偏僻,远离喧嚣的政治经济中心,故而山林为某些特立独行人士提供了践行某种生活方式的良好场所,儒道两家都关注到这一情况。儒家发展出了山林书院讲学传统
学位
公正属于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也一直是伦理学领域所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在经济伦理学视域下,公正通常被视作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安排和利益调节机制,它保障着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权益与责任的公平分配,也象征着人们的正义感和正直的品格。博弈论作为一种经济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博弈者的利益关系和在遵循一定规则下合理的协调方式,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冲突与合作的关系。博弈论所内含的冲突与合作及道德选择,和由此产
学位
江阴市道教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目前江阴道教在弘扬传统道教文化方面作出了一些贡献,但是江阴道教进一步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都具有典型性,因此本文选择江阴道教作为研究课题。通过研读现存江阴地方志和实地考察,了解江阴道教历史和发展现状,对江阴道教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文共有十章,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章是江阴道教的背景介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