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的博弈维度分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正属于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也一直是伦理学领域所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在经济伦理学视域下,公正通常被视作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安排和利益调节机制,它保障着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权益与责任的公平分配,也象征着人们的正义感和正直的品格。博弈论作为一种经济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博弈者的利益关系和在遵循一定规则下合理的协调方式,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冲突与合作的关系。博弈论所内含的冲突与合作及道德选择,和由此产生的共同的规则和全面的秩序,使其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深厚的伦理学印记,进而拉开了从博弈论视角探究伦理问题的序幕。而公正,不仅是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对象,而且属于伦理学领域的核心道德范畴,并且在经济伦理视域下,与博弈论一样,都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节,那么其自然逃不过博弈论的审视。而这也就构成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即从博弈的维度对公正问题进行分析。
  本文对公正的博弈维度分析首先从公正与博弈之间的关系展开,在论文的第一章介绍了公正的内涵与博弈论的含义,论证了公正既是人们通过博弈的手段所追求的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又是人们保障博弈有序进行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二者之间属于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第二章以“经济人”假设和“看不见的手”这一市场调节机制为基础,阐释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指出了通过博弈实现公正秩序的可能性。然后从人们对利益目标的追求中,阐明了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人理性是导致集体非理性的根源之所在,并从理性经济人从竞争走向合作以及自利博弈与道德博弈两个方面论证了公正存在的基础与巩固的方式。最后以囚徒困境的悖论为起点,通过论证合作博弈是帕累托最优的价值追求,重复博弈是超越纳什均衡的路径,揭示了公正自身的困境以及公正实现的逻辑演进。论文最后一章则叙述了公正在博弈维度之下的实践路径,尝试以合作博弈均衡为核心来构建公正的秩序,然后通过博弈支付的约束来保障公正秩序的有效运行,最后通过论证公正统一于至善说明人们利用博弈来追求公正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实现至善的过程。
其他文献
上市公司常常采取各种重组行为,但是不同的重组措施对于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等)来说,有不同的福利含义.本文选取沪深两市1998——2000年间进行了重组的53个ST公司和与之匹配的53个经营绩效良好的公司作为样本.用所有权结构、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多个指标量化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等人在公司的利益关系,并用Logistic回归检验这些因素对重组行为选择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所有权
学位
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国企改革目标的确立,公司治理问题也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问题的国际考察,结合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走过的路程,揭示并讨论了中国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公司治理领域存在几个具体问题,包括"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问题、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的关系问题以及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问题,同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学位
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研究,深入调研分析目前国际上三种有代表性的治理体系,并对中国目前的治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的建议.通过以上研究,本文认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是公司治理最基本的内容,治理结构合理了,才有可能使公司的治理顺利进行,各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治理的内容不仅包括治理结构的建
学位
在分配正义方面,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争论不休。世界主义主张将个人作为平等关切的道德单元,而民族主义则主张将民族作为分配的基本单元,那么二者是否存在相容的可能以化解争端?理论家们做出过各种相容的尝试,科克-肖·谭就是其中代表之一。科克-肖·谭基于世界主义的基本立场,试图容纳民族主义的基本诉求来实现二者的相容。但科克-肖·谭通过以世界主义为民族主义设限的方式是否真的能够切实满足民族主义的诉求,这一点仍值
学位
对互惠平等秩序的坚持,对美好生活的构筑,始终是各个历史时期知识分子孜孜追求的不懈目标。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不乏对社会生活的伦理构思,然而伦理致思大多散见于思想家们的理论系统中,鲜有专门进行伦理思想探究的思想家及作品,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在《陌生人的麻烦:伦理学研究》中就其伦理思想进行了集中表达。与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伦理学的区分划界不同,伊格尔顿通过借鉴多种思
学位
众所周知,马克思秉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主张技术与生产力发展并强调改造自然。但在生态危机全球性蔓延、绿色思潮勃兴、历史唯物主义遭遇到生态挑战的历史形势下,秉持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深绿”思潮却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及其主导下的“支配自然”观念与技术视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历史唯物主义也因此被视为缺乏生态思维甚至与生态主张相冲突的理论而备受诟病。针对历史唯物主义所遭遇的这一质疑,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学位
《至大论》是托勒密早期且最著名的一部著作,代表着古希腊天文学的高峰。在这部著作的卷一中,托勒密提及并肯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的三分,并对理论哲学的三个分支即神学、物理学和数学进行了定义,同时也做出了认识论价值上的区分。本文则以此为线索,试图通过对托勒密相关著作的分析和解读来对他的理论哲学做出一般性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托勒密的生平及其著作,同时对《至大论》的卷一内容做出简要叙述,强调
学位
核武器的存在使得一些国家有了利用核武器以对他国核讹诈、核侵略予以自卫还击的威慑能力。冷战结束后,核威慑由原来的均衡性格局逐渐走向非均衡性格局,呈现出新的特点。进入21世纪后,伊朗核问题与朝鲜核问题持续发酵,致使核威慑问题日益凸显,防控局势十分严峻。核威慑内含并且容易生发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对核威慑问题和现象予以伦理审视并对其风险作出防范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核威慑是拥核国家在自卫
学位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最有名的悲剧之一,一直以来被众多思想家从各个角度反复研究解读。过去的思想家主要侧重于对悲剧本身的内涵进行解读,如自然法与人为法、城邦与家庭、女权与男权、民主与独裁等的矛盾。这部悲剧本身的焦点在于是基于神律将波吕涅克斯埋葬,还是基于人法禁止将其埋葬。基于此,本文认为《安提戈涅》实质上是一部探讨神人关系的悲剧,里面明确的表达了“智慧是幸福的最主要部分,对神的虔敬一定不能违背”①。因
学位
山林文化在中国文化当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山林佛教作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一种基本形态,体现了中国山林文化的具体应用。  《庄子》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种看待天地万物的态度,是把人放入天地之中,与天地和谐,人与山林达成一种互生的高妙境界。由于山林地处偏僻,远离喧嚣的政治经济中心,故而山林为某些特立独行人士提供了践行某种生活方式的良好场所,儒道两家都关注到这一情况。儒家发展出了山林书院讲学传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