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览会的产生和发展直观地展示了近代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及思想文化诸方面的深刻变化。博览会在近代社会转型中具有标志性,给近代中国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代天津是北方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为举办博览会提供了基本条件。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清政府开始实行奖励实业政策,成立了专门管理商业的行政机构,以立法保护商业。这为中国展览会的举办,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清末天津展览会能一直走在其他省份前面,离不开直隶工艺总局的大力倡导和直接扶植。直隶工艺总局在其章程中,明确其引导民间兴办实业的创办目的。天津展览会的主导机构考工厂、实习工场等,都是直隶工艺总局的下属机构。天津举办的展览会,发轫于清末新政时期的天津考工厂。考工厂陈列国内外工业品,展示先进工艺,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展览馆。考工厂后改称天津劝工陈列所,成为当时举办展览会的主管机构。清末,天津举办的展览会,如劝工陈列所、考工会、纵览会、劝业展览会、商业劝工会等,形式多样,各有侧重,从而拉开了天津近代展会事业的序幕。民国之后,在直隶实业厅支持下,天津展览会日趋成熟,展览会的举办更加频繁,举办程式向制度化演进。1913年,劝工陈列所改为直隶商品陈列所,职能得到扩充。商品陈列所在原有的展陈和销售基础上,更注重商品的调查研究,以促使工业进步。天津展览会由此迎来新的高潮,并在20年代趋向成熟,在30年代达到顶峰。天津近代展览会,以劝励工商为宗旨。天津博览会的出现和发展,标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度和政策导向,应和着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确为天津地区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然,一项新生事物的发展,或因观念滞后,或政策导向偏差,很难避免弊端和不足的存在。天津展览会举办次数虽多,但规模普遍较小,展品中手工业品占据主要部分。加上其他一些现实因素,天津展览会的扩大与发展,始终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