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SM模型的ISS水印安全性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4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信息安全领域的新兴技术,数字水印为数字媒体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辅助手段,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传统上对数字水印的研究多侧重于隐蔽性、鲁棒性和容量等三方面的性能。近年来,数字水印的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安全性已成为新一代数字水印系统的另一重要性能指标。   密钥被视为保密通信系统的最重要参数。对于具有信息隐藏属性的数字水印技术而言,安全性的实质就是水印密钥的安全性。目前,基于扩频(Spread-Spectrum,SS)的水印技术已被广泛采用,其密钥就是水印系统中使用的扩频载波。针对传统加性扩频水印的不足,一种利用含边信息嵌入的改进型扩频(Improved SS,ISS)水印被提出并得到应用。本文对自然图像ISS水印的基本性能特点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基于精确载体模型的ISS水印安全性。为此本文采用高斯尺度混合(Gaussian Scale Mixture,GSM)模型对小波域自然图像统计特性进行建模,基于香农信息论方法对ISS水印的安全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并通过MATLAB(ОR)仿真得到了本文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具有数学可推导性和分析结果精确性的特点,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   一、采用GSM模型描述自然图像载体分布,并基于香农信息论方法实现了ISS水印安全性分析的理论框架。通过对ISS水印基本原理的论述和分析,本文比较了ISS水印与传统加性扩频水印在图像保真度和抗信道噪声鲁棒性等方面的性能,得到了ISS水印载体衰减因子与传统水印性能的关系。通过对广义高斯、混合高斯以及GSM等图像模型的实验仿真与比较,本文论证了GSM在载体统计描述上的优越性,并结合水印系统的联合观测模型完成了分析ISS水印安全性的理论框架。   二、基于GSM载体模型,得到了ISS水印在WOA(Watermarked Only Attack)和KMA(Known Message Attack)条件下关于安全性的定量化理论分析结果。通过分析ISS线性嵌入函数嵌入方和观测方信号分布模型,本文得到了WOA和KMA条件下观测方水印图像各维的具体分布参数,进而研究了一次和多次观测条件下的ISS水印密钥的信息泄漏,导出了基于GSM载体模型的关于ISS水印密钥安全性的解析表达式。   三、基于理论分析结果,本文以真实自然图像为载体对ISS水印密钥的安全性进行了仿真实验,并总结了提高ISS水印安全性的若干基本策略。本文仿真表明,与ISS水印的应用实际相比,基于理想化的高斯载体模型高估了ISS水印的安全性。通过与有关文献结果的比较,本文初步展示了对于扩频水印安全研究的推广意义。
其他文献
图形处理技术是当今手机多媒体应用的热点之一,拥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手机平台中,图形处理主要是由手机基带芯片来完成。相对于通用计算机而言,手机基带芯片使用的微控制器
下一代无线网络是融合了多种异构无线接入技术的新型移动通信网络。为了实现移动节点在异构无线网络之间的切换,可以采用IETF工作组提出的网络层移动IPv6(MIPv6)切换协议,但由
随着由物联网引领的第三次全球信息产业浪潮的不断推进,作为本世纪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物联网关键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已成为制造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物流全球化的核心推
利用机会照射源的无源探测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在以CDMA前向导频信号为外辐射源的无源探测中的直达信号抑制,讨论了一种适合于该系统的直达信号抑制方案,并
目前,从业界的公司到研究性的大学,无线Mesh网络(WMN)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制定Mesh网标准方面它们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许多公司在销售无线Mesh网设备,在世界各地,也已经
对目前的机器人技术水平而言,单机器人在信息的获取、处理及控制能力等方面都是有限的,对于复杂的工作任务和多变的工作环境,单机器人的能力更显不足。多机器人系统以其独有的优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扶持,中职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入学门槛低,生源素质普遍下滑,出现了大批的“后进生”,文章通过剖析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行为表现特点,试图构建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为RFID)是利用射频原理通过非接触式双向通信方式来交换数据以识别目标的一项技术。具有识别距离远、识别速度快、能实现
近年来,移动通信发展迅猛,更高信息传输速率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进一步改进3G技术,3GPP和3GPP2相应启动了3G长期演进(3G LTE,the thir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
随着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正向高传输速率和高服务质量方向发展。从现有的第二代无线通信系统到第三代、乃至第四代无线通信系统,其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和传输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