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色彩转换膜实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alingl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合色彩转换膜技术制备的新型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可作为液晶背光源和固态照明光源,也可实现全色显示,加之其功能材料丰富多样,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商业化前景诱人,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研究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合色彩转换膜技术来获得WOLED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围绕利用色彩转换膜进行WOLED的制备及其性能的提高的研究,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利用荧光效率高、色稳定性好的N-BDAVBi材料作为发光掺杂剂,掺入主体材料CBP中得到蓝色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NPB/CBP:NBDAVBi/BPhen/LiF/Al的蓝光OLED;然后与红色有机荧光颜料VQ-D25制备的色彩转换膜相结合,通过优化转换膜的厚度(2000nm)和荧光颜料的掺杂比例(11%)来调整器件的发光光谱,制备了一种新型的WOLED器件,在9V工作电压下,白光器件的CIE色坐标为(0.32,0.29),器件最高电流效率约为3.2cd/A(4.35mA/cm~2),最高亮度为7600cd/m~2(14V)。同时又探讨了色彩转换膜中荧光颜料的掺杂浓度及膜厚对整体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2.利用色彩转换膜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不仅与转换膜中荧光颜料的掺杂浓度及膜的厚度相关,还与荧光材料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本文又制备了利用橙红色有机荧光颜料VQ-D24(与VQ-D25同一系列的材料)的色彩转换膜,与相同的蓝光OLED相结合,得到亮度和色稳定性较好的WOLED器件,当驱动电压由7V升至14V时,白光器件的CIE色坐标仅在(0.33,0.32)和(0.34,0.28)之间变化,最高电流效率约为7.3cd/A(4.35mA/cm~2),最高亮度为12000cd/m~2(14V),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有机色彩转换材料对整体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3.采用无机YAG荧光粉和红色有机荧光颜料VQ-D25按一定的重量比均匀分散到PMMA中,制备了有机/无机复合色彩转换膜,并与蓝光OLED结合,通过调整转换膜的厚度和荧光颜料的掺杂比例来优化白光器件的发光光谱,获得了亮度和效率较高,色稳定性较好的WOLED器件。当驱动电压由6V升至14V时,白光器件的CIE色坐标仅在(0.354,0.304)和(0.357,0.312)之间变化,最高亮度为16800cd/m~2(14V)。器件最高电流效率约为5.8cd/A(4.35mA/cm~2),比单纯红色有机色彩转换膜器件的3.2cd/A(4.35mA/cm~2)提高了近一倍,比单纯无机色彩转换膜器件的4.25cd/A(4.35mA/cm~2)提高了三分之一强,我们对比分析了无机YAG荧光粉的掺入后,有机/无机复合色彩转换膜器件性能提高的机制和原因。4.对色彩转换法WOLED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学生评教(Students’Evaluation of Teaching)是教师评价中应用最广泛,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评价方式之一。高校学生评教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我国高校的学生评教起步较晚
目的:应用2001年血栓与止血会议上提出的我国DIC诊断系统,初步评价我院近三年DIC诊断的规范性。对患者的原发疾病、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分析,并探讨疾病疗效与原发病、IS
逆向设计是车身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测量所得的云点数据快速构建轮廓及曲面是其核心内容。车身是一个复杂的装配体,其中,大量孔位、轮廓的重建精度对整车的装配精
无铅焊点的可靠性问题是当今电子封装领域的研究热点,无铅焊点可靠性电测方法因具有实时测量、快捷廉价等优点而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无铅焊点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实
目前,通信网的现状是光传输网与电交换网并存,两个网之间大量的光/电、电/光接口适配和速率匹配操作,降低了网络资源利用率和网络性能。由于电的“速度瓶颈”与光的“处理瓶
通信车内部空间狭小,上装电子设备众多,电磁兼容问题异常突出。掌握车载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的优劣有利于工程项目的管理及决策。本文对车载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综合评估问题进
DVD、VCD以及CD播放机等设备的应用异常广泛,而激光读写头是这些设备的核心部件,衍射光栅又是激光读写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于激光读写头的光栅,影响其质量的参数有两个—
简要介绍了化学抑尘剂在粉尘控制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国内外最新开发的经济环境效益好的化学抑尘剂的配比和应用领域,总结了化学抑尘剂的发展新方向,对同行能起一定的借鉴引
266nm紫外激光具有高光子能量、高聚焦能力和高的空间成像分辨率,非常适合加工微电子器件。本文以高效获取连续266nm激光输出为目标对266nm全固态紫外激光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
微纳米特征尺寸的IC技术是当前和未来主流的VLSI生产技术。进入纳米尺度后,随着MOSFET器件尺寸的持续缩小,在长沟道MOSFET器件中原本不重要的参数在小尺寸器件中变得显著,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