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粒子改性聚丙烯酸树脂的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eon8338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十几年,聚合物中引入纳米粒子合成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在耐热、耐辐射、力学和电学方面的优良特性而倍受关注。到目前为止,有很多种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其中本研究课题采用sol-gel法,由于这种方法可以在低温溶液中得到高纯度、均匀分散溶胶粒子。采用的复合方法是一下两种:(1)通过在溶胶体系中原位聚合单体的方法,得到纳米复合材料;(2)溶胶与聚合物在高剪切力下共混得到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酸性条件下对钛酸正丁酯、正硅酸乙酯进行水解得到均匀、稳定的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硅溶胶。采用小角激光粒度分布仪(PCS)测定其粒径及粒径分布,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其形态。讨论了溶胶体系放置不同时间后,溶胶粒子的形态、溶胶体系的粘度,确定其与聚合物进行复合反应的最佳时间。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酸乙酯与乙酸丁酯为溶剂合成了聚丙烯酸酯树脂,并采用原位聚合、共混两种方法制备了纳米粒子含量不同的纳米二氧化钛复合聚丙烯酸酯材料和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聚丙烯酸酯材料。为了研究溶胶粒子与聚丙烯酸酯之间的复合机理,合成聚合物时加入了不同量的AA,实验结果证明两者是通过溶胶粒子上的-OH和丙烯酸上-COOH之间的作用形成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的。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热失重仪(TGA)、动态表面能分析仪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发现,纳米粒子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复合体系在较长的时间内可以稳定贮存;复合材料涂膜耐紫外光照射的性能、耐热性能、机械强度都明显提高;复合膜表面的憎水性变化不大。对不同方法合成的复合材料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共混法合成的复合物的稳定性和性能优于原位聚合法合成的复合物,是因为原位聚合法过程中温度升高造成溶胶体系不稳定。
其他文献
在聚丙烯(PP)中加入少量的添加剂是PP性能优化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成核剂的加入,可使PP的结晶加快,晶粒结构细微化。本论文选取多种单组分添加剂(α成核剂NAS-20、
本文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刊登的有关“谷歌退出中国”新闻事件的网络报道20篇为文本材料,使用语言人类学所关注的互文性分析方法,尝试解读文本间的话语关系以及文本中体
铜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浓度过高也将导致海水污染,对海洋生物体具有重金属的毒性,其影响不仅取决于铜元素的总量,而且还取决于其存在形态。因此,对海水中铜形态进行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在众多分析方法中,电化学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实验操作简便,适用于现场检测分析等特点。本论文制备了两种材料修饰电极,应用于海水中铜的形态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原位合成的还原氧化石墨
学位
本论文首先合成了一种新的单茂钛金属催化体系,即五甲基茂基三(2-氯苯氧基)钛(Cp*Ti(O-Ph-2-Cl)3)/甲基铝氧烷(MAO),在此基础上采用该催化体系系统地研究了乙烯均聚合、丙烯均
蛋白质类药物及生长因子在体内容易代谢失活,其控制释放已成为组织工程研究中一个关键环节。微球是近来发展的新型给药体系,它的材料一般是可生物降解吸收的生物材料,它既能保护
聚己内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它不但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药物通透性,而且和许多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本论文主要研究聚己内酯对通用的高分子材料进
C-X多键加成反应是构建C-C单键的重要合成方法。近年来,有机介质中不对称的C-X多键加成反应,如Mannich反应和aldol反应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取得巨大进展。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
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在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界存在的及具有生物活性的氨基酸均为L型氨基酸,然而非天然氨基酸多为外消旋体,D型氨基酸在生理活性
本文合成了一些具有C2-对称轴的手性配体以及相转移催化剂,考察它们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用廉价易得的SnCl2和NaBH4现场产生硼烷,在手性催化剂11的作用下还原潜手性
本论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莱克多巴胺的化学合成工艺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关于谷胱甘肽的化学合成工艺的研究。 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从覆盆子酮和对羟基苯乙酮出发,经四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