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近代学制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sh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日本在地理上是邻近的国家,经济和文化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在引进近代学制之前,两国的教育制度是相似的。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引进的新教育及近代学制,由于当时两国所处的政治与社会状况的不同,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有不同之处。因此,有必要进行两国教育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 本论文分析了两国旧教育制度的废除与近代新学制产生的历史背景,阐明了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研究范围确定为新教育的产生与新学制的成立到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为此,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历史文献研究方法,较广泛地收集运用了中国和日本的文献资料和论文。 开化之前的两国教育制度与引进近代教育制度的动机是类似的。但因为当时两国的政治、社会状况的不同,在引进的教育制度的内容上存在着差异。 本论文通过对中日两国近代学制形成与发展的比较研究,对其做出深刻分析和审思,总结其演变规律,揭示其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论文引论部分通过对近代日本与中国教育改革的比较考察,论述了本研究的意义,目的和研究方法。 正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先介绍了日本近代学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背景,主要介绍了自立与创新的日本近代学制改革。第二部分先介绍了中国近代学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背景,主要介绍了“日本型”近代学制萌芽期和确立期,以及从日本到美国的中国近代学制的转型。第三部分从学制发展与政治变革、社会思想、经济基础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比较了中日两国日本近代学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异同。第四部分从中日近代学制发展的三个阶段比较了中日近代学制发展特点。第五部分通过对日中两国近代学制发展的回顾、思考和分析,总结出影响近代日中两国教育改革走向的社会政治、经济动因,从历史的比较研究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为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历史的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发挥企业竞争优势,挖掘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是企业竞争的内在要求。作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小型企业应该如何挖掘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如何营造恰
有一些理论此时你看着可能会略显枯燥,甚至不理解,但随着阅历的增长,你会惊奇的发现它们绝对是可以令你终身受用的经典理论!
期刊
土地利用系统作为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其退化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关键是系统合理结构的构建和功能的恢复,为此必须借助人工支持与引导,配置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升级,在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中,不仅要优化理论知识的讲解方式和应用模式,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推进,如何结合实际结构建构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模
一般来说,人际交往中会有三种心态出现:“成人心态”“孩童心态”与“家长心态”。当你带着“孩童心态”与别人交往时,就会把他人置于一个“家长心态”或者“成人心态”的位置上
期刊
来自Techmer Lehvoss Compounds LLC,Clinton,Tenn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不像目前典型的UHMW—PE那样可用于熔融加工。该UHMW—PE经过化学处理后可在标准设备上挤出
最近几十年,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在数量上迅猛增长,影响力也不断增强。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Carnegie Council on Ethics and International Aff
随着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的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服务空间也不断拓延。从国外来看,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咨询服务迅速崛起并呈现出取代审计服务之势。而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
50多年来,自然地理研究围绕格局与过程这两条相互交织的主线,结合各个时期国家的重大需求,为社会和科学发展服务。在地表空间格局的研究上,20世纪50年代末完成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80年代完成的我
黄土高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如何根据当地的降水条件来确定适宜的植被类型是生态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对黄土高原68个气象台站1961-2000年逐月降水量的统计,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的降水特征总体表现为年平均降水量区域差异大,由东南部的大于600 mm逐渐递减到西北部的不足200 mm;植物生长期间的降水占全年80%以上,且季节分配不均,表现为春旱、夏多、秋少。依据黄土高原的降水资源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