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负载纳米粒子修饰电极测定亚硝酸根

来源 :淮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壳聚糖是生物聚合物甲壳素脱酰化产物,分子链上有许多氨基和羟基,其具备对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离子等吸附或螯合作用,已被广泛的用在食品工业、材料医学等领域。近年来由于壳聚糖其优越的吸附性能和成膜性能,在分析化学中常被用来当作一种良好的基底材料加以应用,壳聚糖修饰制备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壳聚糖吸附选择能力差,在酸性溶液中会慢慢溶解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纳米粒子由于其具备独特的吸附性及催化选择特性,将纳米材料参与化学修饰电极制备电化学传感器,能显著的提高传感器的选择性、灵敏性及重现性等特性。另外,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强致癌作用,且是一种水污染物,因而采用快速、简便及灵敏的电化学修饰电极方法对亚硝酸根离子的测量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本论文利用壳聚糖负载纳米粒子构建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测定亚硝酸根,工作分为两大部分:  一、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复合膜修饰电极测定亚硝酸根  将壳聚糖与纳米二氧化钛充分共混后,再采用滴涂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与壳聚糖复合膜修饰在金电极,并对亚硝酸根离子采用了循环伏安法测定。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表面对亚硝酸根离子是受吸附控制,表明该亚硝酸根传感器检测范围为5.0×10-6-1.0×10-3mol/L,相关线性系数为0.996,检测下限为1.0×10-6mol/L(S/N=3)。  二、交联壳聚糖负载纳米金修饰电极测定亚硝酸根  以乙二醛为交联剂,利用壳聚糖上的氨基的化学活性,进行适度化学交联提高壳聚糖修饰膜在酸性溶液中的稳定性,再在交联壳聚糖膜上电沉积纳米金,由此制的纳米金/交联壳聚糖修饰电极。该修饰膜充分利用了适度交联后的壳聚糖残余氨基在酸性条件下对亚硝酸根离子的吸附性且纳米金粒子对亚硝酸根离子的电催化性性能,采用线性阳极溶出法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学传感器表现出宽的线性检测范围(1.0×10-6-3.0×10-3 mol/L),相关线性系数为0.998,当信噪比为3时,检测下限为7.0×107mol/L。
其他文献
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想要让电视新闻节目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就需要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进行进一步的提高。本文电视新闻编辑在创新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电视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活动图像、声音、文字为符号,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电视新闻,都是经由新闻编辑的重组形成的。电视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求是杂志社于2001年6月16日在京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中央有关部门、地方、企业和解放军等单位的领导同志出席了座谈会。
标志是一种独特的符号造型艺术,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帮助我们区分事物特征。标志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其重要性也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当今的数码技术和传播技术带给
钛硅分子筛(TS-1)是一类由钛原子取代部分硅原子且具有MFI型结构的杂原子微孔沸石分子筛,它在与过氧化氢溶液组成体系的有机催化氧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然而,其在工业应用过程中却存在小晶粒TS-1难分离和大晶粒受晶内传质限制的问题。因此,改善TS-1晶内传质限制,解决工业上微晶难分离带来的技术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钛酸四丁酯(TBOT)为钛源、四丙基氢氧化
我从张謇书法中读出了两个似乎并不相容的信息,那个时代的变幻风云,锻炼出张謇书法的洞达骨力,而天性中的散淡又成就了他的天真趣味。这两种倾向如此和而不同。张謇先生是一
三、骨秀的特征及判断凡秀,皆清、皆明、皆朗、皆韵,不含糊、不暖昧,更不龌龊。所以,有称清秀、明秀,无称浊秀、暗秀者;或称秀朗、秀韵、秀雅,无称秀俗者;有称细秀,而无称粗
本课题主要研究合成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改性的发光稀土配合物,使改性后的杂化稀土配合物有更高的荧光相对强度和荧光寿命。用带有氨基的POSS改性吡啶类配体,合成共价键合
卟啉和酞菁都是含有18个π电子的高度共轭体系,其结构是碳氮原子互连形成的杂环大分子化合物,中心的四个氮原子很容易和过渡元素形成平面结构的配合物,和镧系金属形成三明治型的稀土配合物。其中在三明治型稀土金属卟啉-酞菁化合物中,卟啉环与酞菁环之间会产生强烈的π-π电子相互作用,这使其具有非常独特的光电磁热等性质,在作为光电转换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分子磁体及半导体分子器件材料等方面展现出非常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