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生多元识读能力现状调查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7053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交际方式已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文字这种传统的表意方式应该与视觉、听觉、身势、图像、动作等其他表意方式相结合,来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以更好的实现交际的目的。表意方式的变化,对学习者的识读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多元识读能力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国外对多元识读能力的研究早已开展得如火如茶,而我国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则始于2006年,迄今为止,也只有10年的发展历程,而且以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现状的研究尚不多见。基于此,本研究以某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多模态PPT作品为研究材料,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通过多模态语篇分析,问卷和访谈三种研究工具,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多模态与多元识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主要包括本科生多元识读能力意识及水平,不同学生群体内部多元识读能力的特点及差异,以及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在具体运用中的问题以及成因等等,以期为英语专业学生及一线教师提供关于学生多元识读能力水平与现状的具体信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多模态与多元识读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全球化,文化和交际方式的多样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发现,学生在语类以及模态选择上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在语类选择上,学生使用最多的是提示型性语类和直观性语类,而在模态选择方面,则倾向于视觉模态,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但是,和其他研究发现不同,在本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注意到了视频、音频、动画、字体、版式、颜色等等模态在意义构建中的作用。研究还发现,大一与大三学生的识读能力在语言及视觉两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二和大三学生的识读能力则在多模态以及衔接这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学生利用多种模态构建意义的能力还比较弱,在模态调用以及组合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单一模态的过度使用,模态搭配的不协调,模态与主题无关联,模态调用不得体以及模态衔接混乱等等。这些都体现了英语专业学生多元识读意识以及能力发展的现状并不乐观。此外,研究还发现学生在多元识读能力上的发展受到语言水平、信息获取渠道、多元识读知识、新媒体使用能力、教师明确指导、实践机会以及院校重视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其他文献
课文角色扮演——开发“生本教育资源”的趣味性《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课后练习曾要求背诵全文,难度较大。我就采用另外一种方式,要求学生编演课本剧,道具、服装、音乐、舞蹈自
新课改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预设”与“生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预设与生成的作用下,阅读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多元平台,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
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在以图像为主的“视觉文化”时代,视觉素养已经成为大众所必备的基本素养,而培养儿童的视觉素养也成为当
文学类文本的审美特性决定了它可以让读者充分欣赏和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让人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生活之美的心灵。在文学类文本学习中,学生能受到美的感染、
随着技术和环境的变化,素养的核心内容——读写能力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阐述了在幼儿教育中将幼儿的视觉素养和语言素养进行整合培养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整合培养策略和
<正>张启富、邬琦姝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29期中撰文,概括了32所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案例呈现的特点,总结了高职院校试点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
闻一多先生在考证《周易·乾卦》六龙时,得出了一个十分新颖而又富有说服力的结论,他说:《乾卦》言龙者六,(内九四“或跃在渊”虽未明言龙,而实指龙)皆谓东方苍龙之星,故《彖
与正常发展儿童及其他障碍儿童相比,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自发性沟通行为普遍存在问题,然而国内外目前对如何评估并促进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自发性沟通行为还缺乏系统研究。论
受春节提前和沿海地区经济环境影响,近期,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开始返乡,四川提前迎来了返乡热潮。根据12月12日“09岁末年初”营销工作会议的相关安排,联通四川分公司于2008年12月中
摘要: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提升高中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在当下的高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各样的模块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高中足球模块教学中,体能练习是足球课的重要内容。高中的课程极其紧张,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练习都不佳,应用模块化教学,对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对高中足球教学中,对模块化体能训练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