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风险的模型构建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gu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EC)患者发生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相关危险因素,筛出独立危险因素作为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用于全面分期手术前预测发生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风险,并进行危险分层,以期实现患者个体化评估和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住院并经术后病检证实为EC的患者,经筛选符合条件者共268例,收集上述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然后进行单、多因素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将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对应的自变量作为预测因子,使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模型;另外,对上述两种模型分别做出评价。最后,使用约登指数进行危险分层。结果:1.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年龄≥54岁、CA125>35U/m L、肿瘤直径>20mm、非内膜样腺癌、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宫颈间质受累及宫旁转移是影响EC患者发生LVSI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其中CA125>35U/m L(P=0.012)、肌层浸润深度≥1/2(P=0.000)、非内膜样腺癌(P=0.007)和低分化(P=0.000)是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2.将四个独立危险因素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相应的回归系数,构建的预测方程为:Y=-1.697+0.991*CA125+1.578*肌层浸润+1.513*病理类型+1.871*组织学分级。绘制ROC曲线,联合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65(95%CI:0.812~0.918)。成功构建用于EC患者全面分期手术前预测LV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经内部验证得到的C-index值为0.865,校准曲线提示平均绝对误差为0.029。3.总分值<82.5为低风险,82.5<总分值<173为中风险,总分值>173为高风险。结论:1.LVSI的个体化预测模型,提高了全面分期手术前识别有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高风险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能力。2.临床工作中对于术前CA125>35U/ml、肌层浸润深度≥1/2、非内膜样腺癌和低分化的EC患者,可使用此列线图进行划分,属于中/高风险的患者,应引起重视。3.联合CA125、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这四个临床病理指标所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LVSI的风险,并且通过列线图能够使预测结果更加直观和形象化,便于评估和解读,对协助临床工作有一定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1.评估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控制营养状态(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那不勒斯预后评分(Naples Prognostic Score,NPS)三种营养评分系统与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2.对比三种营养评分系统,确定预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5年预后生存的最佳
目的:通过研究临床病理因素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自2015年01月至2020年08月因子宫内膜癌住院并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的26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列线图模型,评估预测模
目的:探索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建立可对其进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概率预测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192例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及未转移组。使用R 4.0.3软件中的rms包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应用逐步回归的方法通过比较
中新世作为标志着南极洲冰盖的建立与现代生物群落建立的重要过渡期,对该时期的古气候和古大气CO2浓度重建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中新世的古大气CO2浓度重建结果面临着精度低、分辨率不高的问题,地球化学与古植物学的重建结果在100-500 ppmv不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古植物学与多学科的交叉势在必行。随着新方法新模型不断涌现,对已有古大气CO2重建成果的植物群进行重建数据的更新是十分有必
背景: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肿瘤细胞内的微卫星由于重复单位的插入或缺失而导致其长度发生变化。研究表明,MSI与肿瘤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胃癌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目的:研究微卫星状态与胃癌预后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胃癌患者的疗效,再筛选免疫相关基因和免疫细胞,建立MSI胃癌免疫相
研究目的:肝细胞癌(HCC)术后的复发率高达70%以上,研究证实微血管侵犯(MVI)是HCC术后早期复发和整体生存期缩短的高危因素之一。术前预知HCC的MVI风险将有助于制定HCC患者术前和手术治疗方案,最大程度降低HCC术后复发风险。但由于MVI是HCC的一种微观侵袭转移,目前MVI只能通过术后病理确诊。现阶段尚无术前预测MVI的统一共识和指南,因此建立一个简易而相对准确的术前MVI预测方案是十
研究背景:新辅助治疗在乳腺癌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与更好的预后密切相关。现有多项研究显示,免疫炎症指标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MR)、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NMR),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pCR可能相关,但目前的研究结果
研究背景:吸烟是膀胱癌最肯定并且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而诊断时不同的吸烟特征是否会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肿瘤特征产生影响尚无一致结论,诊断时不同吸烟特征以及诊断后戒烟对肿瘤复发的影响亦存在争议。研究目的:研究诊断时的吸烟特征与NMIBC患者肿瘤特征的相关性;探究诊断时吸烟特征对NMIBC肿瘤复发的影响;研究诊断时当前吸烟
目的本研究回顾分析187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66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基线(即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前)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比值(lymphocyte to C-reactive protein ratio,LC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
目的:分析9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肿瘤病理特征、NAC前血液学生化指标、分子标志物与胃癌NAC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从而探讨最佳预测指标指导临床精准化治疗。方法: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接受术前2~5周期NAC的9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归纳整理以上患者的临床人口学资料、肿瘤病理学特征、NAC前血液生化指标及病理标本中分子标志物表达情况,以肿瘤退缩分级(T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