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j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建立可对其进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概率预测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192例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及未转移组。使用R 4.0.3软件中的rms包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应用逐步回归的方法通过比较赤池信息准则值筛选入组条件从而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计算其一致性指数,使用p ROC软件包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应用自助抽样法绘制校准图,使用Resource Selection软件包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使用rmda软件包进行临床决策分析曲线绘制,使用caret软件包随机抽取原建模样本中的25%患者资料,使用自助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校准图的绘制。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8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收治的59例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同样应用自助抽样法行外部验证校准图的绘制,使用R语言Predict ABEL软件包进行外部验证校正图的绘制。在本研究中,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92例患者中50例存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瘤外浸润(P=0.032)、存在淋巴结肿大(P=0.010)、TG>68μg/L(P=0.007)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逐步回归建立最优模型的入组因素包括瘤体直径0.51cm、存在瘤外组织浸润、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存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球蛋白血清浓度>68μg/L,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以及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皆为0.711,证明其结局预测能力相对较好。校准图构建结果提示该列线图具有良好的校准度,临床决策分析曲线绘制结果证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有效预测区间为阈概率设置在10.6%62.5%之间。内部验证校准图绘制结果证明其一致性良好,外部验证校准图绘制结果和校正图绘制结果证明模型适用性良好。结论:本研究结果认为瘤外浸润、淋巴结肿大、TG>68μg/L是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中所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以有效地对该类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概率进行预测,可作为临床医生进行诊疗方案时的参考。但由于本研究数据量较少,且为单中心研究,其适用性和可靠性依然有待于后续研究的验证。
其他文献
甘肃河西龙首山地区一带二叠纪地层保存完好,植物化石丰富。本文于该区采集了一种蕨类化石,且进行了详细研究。所得蕉羊齿化石保存有较为完好的叶片及角质层,通过对宏观形态与微细构造的研究将其鉴定为延蕉羊齿Compsopteris wongii。本文为龙首山山西组延蕉羊齿首次报道,且首次进行角质层实验。蕉羊齿属以往被认为是种子蕨纲植物,本文延蕉羊齿叶片化石上有较为清晰的孢子囊群印痕,结合前人研究,笔者认为部
高温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与农业增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多浆旱生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荒漠区,其耐热能力极强。在长期适应高温环境过程中逐渐进化出了自身独特的抗热机制,其体内蕴含着丰富的抗逆基因资源,但目前关于霸王耐热的生理机制和分子基础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霸王幼苗进行热处理,以期初步揭示其耐高温的生理机制,并进一步采用RNA-seq高通量
青藏高原是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其积雪的异常变化会对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及南亚的气候产生显著影响。另外,青藏高原也分布着我国重要的牧区,积雪研究对于牧区雪灾监测与预警至关重要。青藏高原也被称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和“第三极”,我国众多河流发源于此,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三江源就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藏高原同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中纬度高海拔山区积雪区,近来诸多研究
干旱是影响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长期生存在逆境下的植物经过漫长的适应过程,进化出了十分独特的抗逆机制,蕴含着丰富的抗逆基因资源。本课题组前期对西北荒漠区多浆旱生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离子转运等生理及相关功能基因方面,但在转录调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分析霸王转录组数据发现,转录因子CL9880.Contig2All的表达水
目的:探讨RDW、LDH联合CA125、HE4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20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首次住院并手术的13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及20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所有病例均有术后病理证实良恶性并分期明确,且病历资料完整。使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别对上皮性卵巢癌与卵巢良性
目的:探讨卵巢癌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并予以评价,为降低卵巢癌术后VTE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2008年10月至2020年6月术后发生VTE的67例卵巢癌患者,与同期影像学明确术后未发生VTE的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1、单因
目的:本文旨在回顾性研究105例晚期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术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联合癌抗原125(CA125)与其生存情况的相关性,探讨LMR联合CA125在晚期浆液性卵巢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9年6月该时间段中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卵巢癌患者的病案资料,对符合本研究条件的105例晚期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术前淋巴细胞计
目的:分析不同肥胖指标与胃癌术后并发症间的关系。方法:第一部分采用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外科住院收治的57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术前BMI将患者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组、高体质量组,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术前临床病理及血液指标等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等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BMI是否为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
目的:1.评估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控制营养状态(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那不勒斯预后评分(Naples Prognostic Score,NPS)三种营养评分系统与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2.对比三种营养评分系统,确定预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5年预后生存的最佳
目的:通过研究临床病理因素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自2015年01月至2020年08月因子宫内膜癌住院并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的26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列线图模型,评估预测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