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背景下的政策共同体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wang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要战略安排,衔接的有效性关乎“三农”发展前景,体现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但在实现有效衔接的过程中,政策空白、政策冲突、政策空转等政策困境层出不穷,制约着有效衔接的实现。在政策网络的视角下,优化政策主体结构,构建理想型政策网络——政策共同体被视为破解政策困境的有效举措。基于此,我们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了以下问题:何为政策共同体?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背景下,政策共同体的规范模型有何特征?有效衔接过程中实然层面下的政策网络有何不足?如何解决实然不足,进而完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背景下的政策共同体构建?基于以上研究问题,本文就以下内容开展了研究:一是政策共同体的内涵,包括政策共同体的基本概念、要素特征、价值功能以及价值功能生成机制。本文将梳理政策网络理论和共同体思想中有关政策共同体的诸多讨论,厘清政策共同体的核心概念,并通过对行动者要素和关系结构要素两个基本要素的详论形成更加清晰的概念表达。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政策共同体的价值功能和价值功能生成机制进行了讨论,这是既有研究中的空白之处。在我们的研究中,政策共同体是指由不同政策阶段中处于政策网络核心圈层的组织组成的均衡、稳定、一体化的关系结构。在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中,政策共同体的存在可以推动协商型政府建设、缓解政治性执行问题、提升政策结果的可预期性。链接政策共同体与以上政策效果的,是依托政策共同体的优越性而产生的政策框架优化逻辑和运行机制复配逻辑。二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背景下政策共同体的规范模型。根据政策共同体的核心概念,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顶层设计,搭设有效衔接背景下政策共同体的规范模型,进一步明确在有效衔接期内,应当构建怎样的政策共同体,才能实现预期政策目标。根据我们所选择的研究边界和研究视角,有效衔接背景下政策共同体应当同时包含作为决策主体的中央政府、作为转译主体的省市政府以及作为执行主体的县乡政府。在关系结构方面,均衡性应当体现在各行动者间以职能任务为基础的资源关系的均衡、政策过程中话语权的均衡以及责权利关系的均衡。稳定性应当体现在有效衔接期内各项政策中行动者构成的稳定、行动者间互动的非人格化特征以及均衡、一体化关系的在政策全过程中持续稳定的存在。一体化应当体现为行动者间资源的共享开放和观念、目标、行动的一致性。三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政策共同体”的实然状态。结合A省F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的实践过程,对有效衔接过程中政策网络的实然状态进行分析,为找准政策共同体构建的着力方向提供参考,也为有效衔接背景下的政策共同体研究提供实践必要性。通过对政策背景、政策效果、政策阻滞等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行动者视角下,有效衔接过程中政策共同体的实然状态和应然规范间实现了耦合,各行动者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政策共同体的成员构成较为完整。但在关系结构视角下,虽然政策共同体规范模型所要求的稳定性和一体化通过政策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但摸排工作不严实、监测工作不切实、帮扶工作不扎实等问题的存在意味着行动者间依旧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非均衡性、不稳定性和较低的一体化程度,需要予以优化。四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背景下政策共同体构建的影响因素和路径建议。通过对既有理论的梳理,探索政策共同体构建的影响因素并形成理论分析模型——“资源-利益-历时”模型。在综合考虑资料可获得性、真实有效性、典型性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J省的20对“省-县”关系作为案例样本,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共有7个有显著影响力的条件组态,可分为“硬实力主导型”和“利益主导型”两个大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在有效衔接背景下实现政策共同体的构建,应当坚持路径多元准则,权变选择路径方案;推动资源下沉,提升关系结构均衡度;关注制度优化,强化关系结构稳定性;打通信任壁垒,实现关系结构一体化。
其他文献
石墨烯的发现激发了研究者对二维(2D)层状材料强烈的兴趣,原子级厚度的2D材料呈现了体材料不具备的新奇量子特性,如间接到直接带隙转变、高度的场效应与强激子耦合等。尽管如此,单一的2D材料依然面临各种物理缺陷,如超薄的厚度使得其光学吸收系数极低,室温铁磁性依然面临挑战。混合维范德华(md-vd W)异质结是一种由2D材料与非2D材料(量子点、纳米线和体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结构。md-vd W异质结协
绿色技术创新为我国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和集约式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了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于2019年出台了《关于逐步构建基于市场导向的绿色创新体系指导意见》,提出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主体的相关措施,具体包括:强化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绿色技术创新活力、推进“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基地平台建设等意见。可见,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需要融合包括
教育是人为了生存而不断提升自己处理和使用知识的智慧的过程;民间艺术是人使用可获得的质料,创造有意味的形式,满足生活之用,情感表现之需的生命活动,外化为能够给人带来美感体验的行动或产品。教育从本质上与民间艺术不可分,民艺作品是对人类经验与情感的刻写,其行动过程正是人的认识活动和创造活动,是教育对于人的智慧提升过程的具体化,是社会教育在生活实践中以合于人性的方式自在的运行。本研究试图将民间艺术置于教育
在过去的150年中,全球氮沉降增加了约十倍。此外,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正在引起显著的气候变化。氮沉降和气候变暖改变了生物群落结构,减少了陆地生物多样性,因此被认为是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重要威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极为敏感,气温和氮元素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的生产力。当前,人类活动已经影响到了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探究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近年来,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缺乏和严重的耐药性导致了真菌感染的高发病率和相关死亡率。然而,现有的抗真菌治疗手段有限导致新药的开发一直很缓慢,因此,寻找耐药率低、副作用少的替代药物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天然产物在新药的研发方面具备非常大的潜力,其中生物碱主要作为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和海洋植物中,它们对多种真菌和细菌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生物活性。本研究以天然产物吴茱萸碱、去氢骆驼蓬碱、fascap
背景铊是一种重金属,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产制造业。目前,环境铊污染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动物模型已证实铊具有神经发育毒性,然而生命早期铊暴露与子代神经发育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较少,且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揭示孕妇血清铊浓度分布特征,评估学龄前儿童认知发育水平,探讨孕期血清铊水平与学龄前儿童认知发育的关联及可能存在的敏感期和性别特异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胎盘细胞因子m RNA表达水平在联
吐蕃统治西域时期的经济与法律问题是西域地区发展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西域地区出土的汉文与古藏文诉讼文书、契约文书、籍帐、簿册等,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吐蕃统治西域时期统治者处理法律纠纷、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等经济与法律制度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与唐前期、归义军统治时期具体情况的对比,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吐蕃统治西域时期具有的时代意义。财政收入是一个政权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不同时期赋税的征收对象、内容、形式以
第一部分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胸腔积液住院患儿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目的:探讨苏州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胸腔积液(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pleural effusion,PE-CAP)住院患儿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及与气候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连续5年因患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既是关系我们党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奋力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
背景与目的:脑缺血性损害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减退、执行功能受损、注意力降低等,可能与神经血管单元功能失调、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可增加脑缺血后认知障碍的发病率。DM患者脑缺血后认知障碍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目前其发生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也缺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