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统治西域时期经济与法律问题研究 ——以西域出土汉、藏文文书的比较为中心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sun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吐蕃统治西域时期的经济与法律问题是西域地区发展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西域地区出土的汉文与古藏文诉讼文书、契约文书、籍帐、簿册等,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吐蕃统治西域时期统治者处理法律纠纷、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等经济与法律制度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与唐前期、归义军统治时期具体情况的对比,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吐蕃统治西域时期具有的时代意义。财政收入是一个政权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不同时期赋税的征收对象、内容、形式以及数额等也有所不同。吐蕃统治时期户税的征收对象除民户的突田外,也涵盖了户内的资产与人口。吐蕃时期住户中的男子或合适的奴仆要应征服兵役,每户需缴纳一定的军需物资。吐蕃统治者根据法令,对部落内部先锋官、部落长官等人员亡失马匹的行为进行惩罚纳税。而且,百姓负担的赋税数额比拖欠年债的罚款与未缴纳军需的惩处要多,侧面反映出百姓赋税负担沉重。吐蕃百姓欠税的现象较为常见,常通过借贷的方式来偿还所欠税额,借贷利息为借一还二,实际上加重了赋税负担。地方财政的收入与支出是地方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吐蕃统治时期地方财政支出存在两种管理规制与三层管理体系。吐蕃统治者在沙州地方,设立了两个粮仓,由专门的粮官管理。地方寺庙的开支已经纳入吐蕃地方财政管理范畴,建立三户养僧制保证寺庙的日常开支。地方财政核算存在月帐、半年帐、两年度总帐等形式,核算方法呈现出“四柱式结算法”的雏形,处于从三柱到四柱的过渡时期。行政、军费与宗教费用支出是地方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陷蕃前后,地方财政支出的核算周期与方式有较强的连续性,但是,账目格式与支出管理上有各自特点。土地以及土地制度相关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土地权利的分层与土地的公、私属性问题,使围绕土地产生的纠纷解决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情境。吐蕃统治时期存在土地供给不足的情况,百姓会选择与他人合伙耕种土地。吐蕃统治者推行计口授田制,百姓领受的土地记录地亩簿。不同户百姓取得的土地可能相邻,但容易因相邻土地引发纠纷。在出现土地纠纷时通常先核对田契,统治者为避免纠纷已经采取预防措施。鼠年对草地与农地进行调整时,土地权利发生变动,因归属权问题也引发土地纠纷。在吐蕃的“兴佛政策”下,涉及寺产的土地纠纷,先考虑保护寺院僧团的利益。在判决时采用“骰子占”,似有古代神判的意味。雇佣涉及人身租赁、依附关系、剥削方式等问题,长期以来也备受学界的关注。结合吐蕃统治者变更契约书写文字的命令与契约中出现的部落建制,重新推定了敦煌出土的十件吐蕃统治时期雇佣契约的书写年代;对比雇佣契约中的各项规定,将雇佣关系分为佣者完全奴役、佣者相对被动、雇佣双方相对平等、佣者相对主动四种类型。在雇佣契约发展过程中,吐蕃统治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雇佣契约的形式在延续唐王朝时期基础上有所发展,并为归义军时期所承继。从雇佣契约的书写形式、纪年方式、吐蕃量制等可以看出吐蕃统治时期的民族特色。奴隶问题是良、贱身份制度的重要一环。通过对一件P.t.1081关于吐谷浑莫贺延部落奴隶李央贝诉状的研究,了解吐蕃时期买奴契约具有法律效力,但契约中对卖主的违约惩罚规定约束力有限。吐蕃户口状与唐朝户口牒在格式与内容上有相通之处,奴隶户口由户主申报,两者在申报日期、户籍涵盖成员等方面有所差别。“旧吐谷浑”原属于吐谷浑辖地,吐蕃占领后,在故地建立了“新”吐谷浑部落。与汉、粟特、回鹘文买奴契约相比,古藏文契约具有私契属性,对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规定更细致,在纪年方式上有本民族特点。沙州陷蕃之后,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局面,敦煌地区出土的古藏文P.t.1077诉讼文书,正反映了在复杂的民族与社会关系下,陷蕃唐人与吐蕃人的交织与互动情况。从P.t.1077陷蕃唐人都督提出的诉状入手,探讨了唐人都督与吐蕃人朗·绮布对管布身份、契约效力、债务抵偿三个方面的不同认知,以唐律与吐蕃律的认知与契合,考察唐人与吐蕃人的文化交融与互动。从诉状来看,吐蕃统治时期唐人与吐蕃人因对事物的不同认知而产生纠纷;因此,唐蕃双方的交互理解,才是解决这类纠纷的根本路径。
其他文献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Gn RH receptor(Gn RHR)系统在女性生殖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以自分泌/旁分泌的作用形式参与滋养层细胞局部侵袭和胚胎着床的过程。近年来,Gn RH合成类似物,包括激动剂(Gn RH-a)和拮抗剂(Gn RH-ant)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Gn RH-ant的优势是卵巢刺激更温和,治疗时间更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风险更低;然而
谷子(Setaria italica L.)又称粟,属禾本科黍族狗尾草属,源产于中国,是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百谷之长”之称。由于长期的驯化和栽培,谷子形成了喜温、抗旱、早熟、耐瘠薄的生理特点,而在全世界广泛栽培。但是,由于不同谷子品种特性差异较大,不同种植区域栽培措施亦不尽相同,造成谷子产量相差悬殊,谷子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为探索不同谷子品种及不同栽培条件下谷子生长发育的普遍性规律,为谷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当前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强调“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的农民合作社是保障农民主体地位
含氮杂原子的手性α-季碳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分子以及手性配体中,发展催化不对称插氮反应是合成这类手性化合物的重要策略,实现这类不对称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选择合适的催化体系。本文阐述了新颖的催化模式,实现了分子内铜-氮宾催化的不对称氧杂氮丙啶/1,2-烷基重排反应。铜-氮宾活性中间体与羰基加成获得氧杂氮丙啶,铜催化氧杂氮丙啶发生三元环开环/烷基C-N键迁移,成功地构筑了一类具有高对映选
石墨烯的发现激发了研究者对二维(2D)层状材料强烈的兴趣,原子级厚度的2D材料呈现了体材料不具备的新奇量子特性,如间接到直接带隙转变、高度的场效应与强激子耦合等。尽管如此,单一的2D材料依然面临各种物理缺陷,如超薄的厚度使得其光学吸收系数极低,室温铁磁性依然面临挑战。混合维范德华(md-vd W)异质结是一种由2D材料与非2D材料(量子点、纳米线和体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结构。md-vd W异质结协
绿色技术创新为我国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和集约式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了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于2019年出台了《关于逐步构建基于市场导向的绿色创新体系指导意见》,提出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主体的相关措施,具体包括:强化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绿色技术创新活力、推进“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基地平台建设等意见。可见,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需要融合包括
教育是人为了生存而不断提升自己处理和使用知识的智慧的过程;民间艺术是人使用可获得的质料,创造有意味的形式,满足生活之用,情感表现之需的生命活动,外化为能够给人带来美感体验的行动或产品。教育从本质上与民间艺术不可分,民艺作品是对人类经验与情感的刻写,其行动过程正是人的认识活动和创造活动,是教育对于人的智慧提升过程的具体化,是社会教育在生活实践中以合于人性的方式自在的运行。本研究试图将民间艺术置于教育
在过去的150年中,全球氮沉降增加了约十倍。此外,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正在引起显著的气候变化。氮沉降和气候变暖改变了生物群落结构,减少了陆地生物多样性,因此被认为是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重要威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极为敏感,气温和氮元素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的生产力。当前,人类活动已经影响到了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探究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近年来,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缺乏和严重的耐药性导致了真菌感染的高发病率和相关死亡率。然而,现有的抗真菌治疗手段有限导致新药的开发一直很缓慢,因此,寻找耐药率低、副作用少的替代药物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天然产物在新药的研发方面具备非常大的潜力,其中生物碱主要作为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和海洋植物中,它们对多种真菌和细菌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生物活性。本研究以天然产物吴茱萸碱、去氢骆驼蓬碱、fascap
背景铊是一种重金属,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产制造业。目前,环境铊污染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动物模型已证实铊具有神经发育毒性,然而生命早期铊暴露与子代神经发育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较少,且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揭示孕妇血清铊浓度分布特征,评估学龄前儿童认知发育水平,探讨孕期血清铊水平与学龄前儿童认知发育的关联及可能存在的敏感期和性别特异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胎盘细胞因子m RNA表达水平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