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G2通过PINK1/PTEN轴促进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治疗仍旧以手术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易复发,预后较差,因此需要更好的生物标志物帮助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或特异性靶向治疗。BAG2基因是抗凋亡基因BAG家族一员,具有作为泛素蛋白连接酶抑制剂的作用,调节蛋白的泛素化降解。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BAG2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结核病以及多种肿瘤疾病。但BAG2在膀胱癌中的作用机制仍然尚不明确。通过生信分析我们发现BAG2与膀胱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我们推测BAG2可能影响了膀胱癌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在多对膀胱癌和癌旁组织以及膀胱癌细胞系中,我们对BAG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然后通过功能实验研究其对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产生的影响。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发现了BAG2与PTEN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PTEN作为一个经典的抑癌基因,其在膀胱癌中失活的机制已有多篇报道,且已经发现多种药物可以通过上调PTEN发挥抗癌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BAG2在膀胱癌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可能的机制,同时为PTEN基因的失活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从而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分析BAG2与膀胱癌的关系。我们通过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BAG2在5对膀胱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我们借助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BAG2在膀胱癌细胞系T24和5637以及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为验证BAG2在膀胱癌细胞中的功能,我们运用小干扰RNA技术实现BAG2基因的沉默,通过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小干扰RNA的沉默效果。在转染了siBAG2后,我们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膀胱癌细胞T24和5637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我们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癌细胞T24和5637在转染了siBAG2后,PINK1和PTEN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TCGA数据库中,我们发现BAG2与膀胱癌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BAG2的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在五对膀胱组织中,我们发现有四对的膀胱癌组织中的BAG2呈现明显高表达。细胞系的检测结果发现,相较于正常的膀胱细胞,膀胱癌细胞T24和5637中BAG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转染了siBAG2后,我们通过检测BAG2的表达变化,证明了siBAG2的沉默效果良好。然后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中,我们发现相较于NC组,转染了siBAG2后,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说明BAG2可以促进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然后在Western Blot实验中,我们发现BAG2沉默后,PINK1的表达水平同步下降,而PTEN的表达水平有所升高。结论:BAG2在膀胱癌中呈现高表达且可能通过PINK1/PTEN轴促进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其他文献
目的:对胃癌患者行网膜囊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研究方法:检索自建库开始至2021年1月,Embas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查找的网膜囊切除术与非网膜囊切除术比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并发症,死亡率,复发率、总生存率(O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采用均差(mean different,MD)和优势
Background: Osteosarcoma(OS)i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malignant solid tumor in the skeletal system,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common juvenile solid tumors.However,neoadjuvant chemotherapy,surgica
学位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全球第三位,结肠腺癌(Colon adenocarcinoma,COAD)属于CRC中多种病理类型的一种。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有50%的患者死于疾病的复发或远处转移。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研究与分析,筛选与COAD患者预后相关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IHC)及利用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进行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这两种方法,研究结肠癌中错配修复(MMR)基因MLH1和MSH2蛋白表达差异及MSI状态,分析MLH1和MSH2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病理类型及TNM分期的关系。同时分析这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吻合率,并指导临
目的:通过收集乳腺癌术后患者相关资料,分析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选择当前研究重点或富有争议的相关临床因素探讨其是否为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到2020年6月1日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乳腺外科的77名诊断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同时期行乳腺癌术后复查的非淋巴水肿患者77名为对照组(两组术后时间均为3-36个月)。
目的:系统评价Uncut Roux-en-Y(URY)吻合术与BillrothⅡ-Braun(BB)吻合术在远端胃癌根治术后的临床疗效,为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中,主要通过信息检索方式获得相关信息。采用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查询已有的URY与BB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比的研究资料。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初。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比值比,9
目的:近年来,微创外科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术后胸腔引流管的放置仍然是术后常规的流程。为了进一步减少术后疼痛并加速患者康复,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术后免胸引管的安全性和优势。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年龄在18-75岁的肺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免胸管组(NCT组)和留置胸管组(CTP)。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观察指标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目的:随着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肺段切除术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胸外科的手术中。肺段切除术需要精确辨认相关解剖结构,段间平面的确定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区分肺段间平面的方法各有优缺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远端充气法在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确定段间平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前言:作为全球第五常见的癌症,胃癌受到了公众的高度关注。胃癌是重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因癌症死亡的病例中,胃癌在所有癌症中排第四。每年都有大量新的胃癌病例和因胃癌死亡病例,胃癌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幽门螺杆菌,高盐饮食,低水果饮食,饮酒和吸烟。随着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但全球5年生存率仍然令人失望。新的胃癌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指标备受关注,而对胃癌分子机制的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术后影响患者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的因素。方法:本文回顾性研究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经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例199例。按照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的长短分为两组,1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5天)和2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5天)。对于具有影响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长短的可能影响因素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