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装材料黏弹性本构及参数分析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uh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高速公路和铁路高质量建设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桥梁是其中的主要构造物。目前,大跨径桥梁普遍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系,在桥梁服役期间,桥面铺装破损频发,进而影响行车与结构安全。由于钢桥面变形大、铺装层薄、剪应力大、环境温度高等因素,钢桥面铺装技术一直是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
  本文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本构关系入手,对其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多个本构模型开展研究。通过不同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条件,分析温度(15℃、25℃、40℃、70℃)、压强(100kPa、300kPa、500kPa、700kPa)、频率(0、4Hz、8Hz、10Hz)、高径比(0.5、1.0、1.5)对桥面铺装材料—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黏弹性本构及参数的影响。因考虑试验因素较多,且非标准的四因素四水平,故采用拟水平法设计混合正交试验方法。其中,为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以不同荷载相同的加载速度0.3mm/s进行消除机械间隙并选择科学合理的数据处理方式。
  按照设计的混合正交试验表,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对三单元固体模型、三单元液体模型、Zener模型、Burgers模型、修正的Burgers模型及广义Kelvin模型,利用origin软件使用优化的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拟合计算模型参数,经对比分析,选取符合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蠕变特性的模型。再根据确定的模型黏弹参数,使用数形结合方法和二次归一化处理确定参数较为稳定的试验条件。
  在所确定试验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四种级配、四个油石比(7.6%、7.8%、8.0%、8.2%)、五个温度(25℃、35℃、45℃、60℃、70℃)以及三种沥青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采用广义5阶Kelvin模型和经典的Burgers模型,计算黏弹性参数,分析级配、油石比、温度,沥青种类对其影响,确定模型黏弹参数的取值范围。同时基于时温等效原理,绘制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蠕变曲线簇,有利于后期高温或低温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
  本文结合多个经典模型,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本构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黏弹参数的多个影响因素,以期找到黏弹性参数与影响因素的规律,为钢桥面沥青铺装有限元准确分析提供参数依据。
其他文献
冰水堆积体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冰水堆积体成因特殊、成分复杂,至今还未能作为工程项目路基填料来使用。而随着我国西部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遇上该种不良土质问题,西部地区海拔高、地势复杂,一味地采用换填法终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本论文依托于G0512线成乐高速公路扩容建设项目E2标段,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对冰水堆积体作为路基填料的改良处治方案开展了试验性研究,通过加
学位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路堤的中上部铺设筋材控制路堤破坏滑移面的方法。当路堤失稳破坏时,在筋材加固作用下路堤的滑移面被控制在加筋范围以外,即使路堤受到外界的强作用力,路堤仅在局部产生滑移破坏,上部路堤的变形和稳定性仍能控制,使得路堤的使用性能仍可得到一定的保证。根据振动台试验中对加筋路堤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路面沉降、坡面变形、筋材形变、路堤内部土压力等监测数据的收集,对比分析了局部加筋路堤的动力响应特性。使
学位
随着我国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不断投入,高速路网体量庞大,其中沥青混凝土道路占有较大比例。在冬季严寒地区特别是我国北方,道路表面会在低温环境下结冰,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和其使用寿命。通过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喷涂一种超疏水材料,能降低沥青混凝土表面的液滴凝固点和减小冰层与路面之间的粘附力,从而达到抗凝冰和易除冰的效果。  本文通过简单易行、成本较低的方法制备出一种超疏水涂料,对其基本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将涂
路面结冰是我国公路冬季频繁出现的道路灾害。当沥青路面出现结冰时,会导致路面摩擦系数减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打滑,甚至侧翻现象,极易诱发交通事故,道路行车安全受到极大影响。基于构建仿生超疏水材料的润湿理论,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仿生超疏水材料,测试接触角和滚动角分析其润湿性能,分析表面形貌与化学组成来评价其微观性能。采用结冰试验、液滴滚落试验以及“冰-路”粘结力试验来评价其抗凝冰性能,采用摆式
为解决天然集料匮乏和钢渣资源过剩却未充分利用的现状,已有多项研究验证了钢渣用作路面集料的可行性,还铺筑了相关试验段,表明钢渣路面性能良好。少有研究对钢渣路面在环境、经济方面的表现进行系统性地定量分析,路面经济与否是目前实际工程决策的首选原因,而识别路面环境影响可促进节能减排和实现路面可持续发展。故分析钢渣部分代替集料用于路面混合料的环境、经济效益。  首先,通过调研钢渣路面结构和进行等交通量下结构
学位
随着智慧出行服务平台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和国家小型客车合乘相关的法规体系逐步规范,小型客车合乘模式逐渐成为城市多模式交通路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的合乘模式相对出现时间较短且涉及多方复杂因素,因此合乘出行的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基于此,本文从乘客和车主两个视角分别构建合乘出行意愿程度的Ordered probit和Zero-inflated ordered probi
学位
地面公交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居民日常大量中短出行和轨道交通接驳的重要功能。但是,与轨道交通相比,地面公交存在路权不独立、舒适性不高、运量小、公交车头时距波动大、准点率低、运行时间延长等问题,导致近些年来中国许多城市出现地面公交分担率逐年下降,轨道交通超负荷运行的现象。因此,保持公交车头时距运行稳定是提升地面公交车运行准点率与公交吸引力的关键。本文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研究构建协同环
学位
道路拥堵和停车难两大现象已经成为多数城市的交通难题:道路拥堵大大降低出行者在行驶过程中的驾车体验,并且增大在途的时间成本;停车难则体现在出行者无法预先知道在到达时刻是否有空闲停车泊位。对于商圈或者出行量较大的停车场,极有可能出现出行者在到达停车场时已无空闲泊位,不得不进行二次停泊,增加绕行距离带来的额外时间延误,同时在重新选择停车场时产生的巡游交通对路网中正常运行的交通流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将
每逢高峰时段,人流聚集量较大导致轨道交通的拥堵成为常态。通过对已掌握数据的分析,进行长期或短期的客流预测,能够改善列车运营组织计划。随着轨道交通数据采集系统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以客流数据挖掘为基础的客流预测逐渐受到众多研究者青睐,但目前关于客流特性分析及预测大多是针对单维时间序列。单维时间序列的客流预测易受到突发事件、天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使得客流预测精度并不理想。已有客流预测大多直接采用以
推进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利用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温拌再生是符合新时代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沥青路面再生方式,但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沥青-集料黏附性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再生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温拌再生混合料沥青-集料黏附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首先对不同RAP掺量(20%、30%、40%、50%、60%)的再生沥青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