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股价特质波动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港通”政策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ue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余载,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逐步融入国际市场,并成为中国经济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学者们在回顾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对外开放历程后,发现自中国资本市场创立以来,每一次改革和创新都对中国资本市场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每一个举措都意义非凡。
  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固然是衡量一国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但是关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能否降低股价特质性波动、提高市场稳定性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大量研究显示,资本市场开放能为一国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能有效降低股价特质波动率(Henry P B.,2000;Li and Nguyen,et al.,2011;钟覃琳和陆正飞,2018)。诚然,也有部分学者不支持上述观点,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一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会增大该国市场与全球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性,从而增加该国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的可能性(Stiglitz J E.,2000;许香存和陈志娟,2016;Bai,Ye,Chow,et al.,2017)。通过对已有国际、国内研究的综述可知,一项推动一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政策会对各国的股价特质性波动带来不同的影响。一个合适的资本开放政策可在稳定股价波动率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但一个不合适的经济政策可能会加大世界各国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增加潜在风险,甚至会加大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沪港通”试点机制为该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组和控制组,为研究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股价特质波动率的影响提供了契机。探究该政策对中国资本市场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沪港通”政策是否是资本市场开放的长久之策。本次研究对于完善中国乃至新兴市场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具有借鉴意义。所以,“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是否能在推动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的同时维持股市的长期平稳健康运行,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沪港通”政策的实施如何影响中国股市股票价格特质波动率?根据已有文献所得出的推演逻辑,本文提出了三个互斥的待检验假设:
  H1:“沪港通”这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显著降低股价特质波动率。
  H2:“沪港通”这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显著加剧股价特质波动率。
  H3:“沪港通”这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股价特质波动率无显著影响。
  本文选取“沪港通”政策实施前后四年的数据作为事件窗口期(即2011年至2018年),以双重差分固定效应模型为理论基础,探究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在不同时间区间内对股价特质波动率的影响,及从短期至长期分析该政策对股价特质波动率所产生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造成此种影响的传导机制。随后,检验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两点基本研究结论:
  结论一:基于“沪港通”政策这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的实施经验,在各个时间区间内,资本市场的开放都有助于降低股价特质波动率,即待检验假设H1成立。
  结论二:该政策降低股价特质波动率的幅度随时间的推移呈现逐渐减弱趋势。
  得出结论后,本文针对该资本市场开放政策使得股价特质波动率降低的传导机制展开深入研究。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沪港通”政策是通过引入更多境外投资者的内在机制,达到了扩大投资者规模以及优化投资者结构的目的,从而降低了股价特质波动率。所以本文认为,“沪港通”政策作为QFII制度强有力的补充,是实现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重要举措。
  最后,本文对上述结论做了稳健性检验。一对一有放回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安慰剂检验直接或间接地验证了本次实验结果具有稳健性。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沪港通”这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于降低中国股市股票特质性波动具有积极作用,其主要通过引入更多境外投资者的内在机制,达到扩大投资者规模以及优化投资者结构的目的,从而降低了股价特质波动率。“沪港通”政策为中国开放资本市场之良策,为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劳动适龄人口的不断减少,中老年女性就业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同时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不断推进,家庭儿童照料负担也将相应加重,而家庭儿童照料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就是作为祖母的中老年女性。因此,研究隔代照料对于中老年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不仅完善了劳动经济学对于女性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为如何制定政策挖掘中老年女性的劳动供给潜力、完善养老退休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重要补充,在满足不同人群金融需求、提供市场流动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互联网金融在经历了自由发展的十年后,随着规模和体量的增加,累积的风险和暴露的问题也随之增加。早期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制度缺失、部门缺失的问题。随着监管层面对互联网金融乱象的重视,一系列监管措施推出,监管框架不断完善。  但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播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监管过程中对互联网
学位
汇率是两国在国际贸易中货币兑换的相对价格,反映了一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在国际经济贸易的往来中扮演者相对重要的角色。中国是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中国的高科技制造行业受到了美国的严厉制裁。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也随着中美关系的紧张与缓和而不断波动,汇率的波动给中国经济的稳定带来了挑战。本文研究了汇率波动对制造业带来的潜在影响,在当前的背
学位
流动性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指标,是资本市场存在的基础,著名学者Amihud和Mendelson就有言:“流动性是市场的一切”,而信息不对称是流动性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机构调研已经日益成为机构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重要方式,调研过程中,调研机构可以与上市公司接待人员直接会谈,通过实地调研还可以现场参观,对公司产品、工厂进行直观的观察和认识。依托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能力,机构调研可以挖掘更多私有信息传递
学位
2018年,众多上市公司由于股权质押而导致的“爆仓”屡屡出现,质押方与质权方在此风险下,2019年快速收缩股权质押规模,实现了自2013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可以看出,股权质押这一业务正逐渐趋于理性,质权方与质押方为防范风险均提高了业务门槛。股权质押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在不丧失公司控制权的前提下,将“经济存量”转化为“经济能量”,最大化股东的利益。同时,已有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波动也会显著影响股票价
学位
2019年,两会政府报告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作出了重要表述,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和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保障科创板和注册制的顺利推进,激活市场活力,降低间接融资的比重的要求,并特别强调了要提高股权融资的占比。金融发展在国家发展层面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有更高的定位和更稳定的发展需求。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是发挥其资源配置、风险定价、提供流动性以及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作用的重
学位
科学的投资决策和高效的投资行为是提高企业绩效和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保障,但是中国上市公司由于外部治理环境的不完善和内部委托代理等问题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因此,如何提高投资效率促进企业价值增值,成为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而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其不但可以提高市场的定价效率和股价的信息含量,缓解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其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能够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约束和监
学位
原油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它既具有商品属性,也具有金融产品的属性。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很多,如市场供需情况、利率、汇率、国家政策、政治冲突、国际资本市场资金的短期流向、气候异常等。这些因素比较复杂,信息收集起来比较困难。有些数据的获取受制于更新周期的局限,甚至存在滞后性。不少学者认为,不论是什么因素,它们对原油价格的影响都会反映在原油价格的时间序列上,所以,本文决定通过过去的原油价格时间序列数据,
学位
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近40年来在投资规模与机构数量上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如今风险投资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风险投资对被投资公司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不仅影响着公司的创新能力和融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公司的决策和发展。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不仅能够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判断,也与公司投资策略所需的现金流息息相关。因此股利政策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
学位
基金绩效的评估一直是国内外基金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而自从2014年中国私募基金市场进入了备案制之后,发展非常迅速,但由于私募基金发展时间较短,很多私募基金经理的信息不完善且经常变更,所以过去国内学者们主要针对所有公募基金整体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从而判断公募基金整体是否具备超额收益能力。然而,私募基金经理的不同经历对私募基金产品的超额收益是否相关?也就是说:擅长资本市场基本面分析的私募基金经理、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