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sb5503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是两国在国际贸易中货币兑换的相对价格,反映了一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在国际经济贸易的往来中扮演者相对重要的角色。中国是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中国的高科技制造行业受到了美国的严厉制裁。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也随着中美关系的紧张与缓和而不断波动,汇率的波动给中国经济的稳定带来了挑战。本文研究了汇率波动对制造业带来的潜在影响,在当前的背景下有着十分深刻的重要意义。
  本文在内容安排上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引言,包括本文的背景意义,文章框架以及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第三章从不同阶段回顾了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历程。第四章介绍了制造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变量的选择与计算方法。第五章对总体样本进行了回归,进行了稳健型和内生性检验,并使用中介变量法从出口渠道对汇率传导机制进行了验证。第六章从不同行业类型、出口与非出口类型、外资参股水平、不同劳动生产率水平以及不同地域的上市公司进行对比研究。第七章对前文总结,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会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利润水平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中介变量法验证了汇率是通过影响上市公司出口规模从而对上市公司业绩造成的影响。在不同行业的对比中,木材、家具制造业受到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负面影响最大,而医药、生物制品制造业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况下毛利润会有所增加。在出口型和内销型上市公司对比中,出口型上市公司受到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大于内销型上市公司。在外资组的对比中,随着外资参股比例的升高,上市公司受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随着外资比例的提升而下降。在不同生产率组的对比中,上市公司受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降低。在不同地域的对比中,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受到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负面影响最小,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受到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负面影响最大。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与以往文章的宏观角度不同,本文从微观角度对汇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类型进行了划分,充分研究了汇率波动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影响的差异性。其次,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使用中介变量法对汇率传导机制进行研究,证明了中介效应的存在。最后,与以往文章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不同,本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有更强的时效性。同时,本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受限于数据的可得性,只能从出口角度验证汇率的传导机制。另外,本文使用的是制造业总体层面的实际有效汇率。如果能精确的了解到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进出口规模和目的地,将可以测算出公司层面的实际有效汇率,得到更精准的结果。
其他文献
我国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人工智能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意义重大,其通用性特征和技术进步效应有助于全产业的转型升级,但该命题在理论和实证分析上的支撑却十分有限。为清晰理解这一过程,本文进行深度剖析:将人工智能区别于一般的技术,微观分析其如何作用于经济要素再反映到结构变动上,为此梳理出这一过程的主要途径、内在逻辑及作用效果。同时,考虑到人工智能有强化就业空间极化
省会城市作为一省省会,集聚了众多资源和要素,是一省的核心地带,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乃至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火车头”、“排头兵”。近年来,安徽、江西、四川、河南、湖北等中西部省份通过撤县设区、区域规划调整等方式积极扩大省会城市规模,通过产业升级、交通布局等大力发展省会经济,提高省会的影响力,“强省会战略”已然成为中西部各省推动经济发展的普遍选择。不仅如此,甚至东部地区也刮起了一股“强省会
县域是我国行政区划中的一个重要层级,当前我国县域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以及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四川省县域数量众多,位居全国首位。截止2017年底,四川省县域经济总额17354.6亿元,
学位
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开放发展理念掀起了内陆地区开放的新高潮。四川省作为内陆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处于交通的末端,也并非全球贸易的关键节点地区,开放程度直接关系到其经济发展能否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内陆开放型经济作为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经济,是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形态。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提高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以增强竞争力,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的
农民工个人独自迁移的模式逐渐成为“过去式”,现在他们更多地选择将孩子带在身边一起迁移。子女随迁不仅能减少父母与孩子分离的缺憾,还能让子女接受更好的城市教育资源,减小农民工身份代际传递的可能性。但是户籍歧视造成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让农民工以及随迁子女难以公平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面临多重现实困境,例如入学门槛高、教育开支压力大、初中升高中机会少等问题。此外,随迁子女的年龄通常较小,
2015年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减少了生育子女数量客观上的限制。由2016年CLDS数据发现生育子女数量不同的女性劳动者之间的平均年总收入存在差异;并且子女数量不同的女性劳动者之间的家务劳动时间存在差异:子女数量会影响女性劳动者的有酬劳动时间的分配,从而对女性劳动者总收入产生影响。所以本文试图从家务劳动时间的角度分析子女数量对女性劳动者年总收入的影响,同时通过比较分析,对生育政策调整后子女数量对女性
流动人口作为中国城乡二元分割的重要产物,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中国过去近40年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最为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中国的流动人口具有宏观上总量规模庞大以及微观上外出务工的临时性特征,同时,无论是与本地人口相比,还是与《劳动法》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相比,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都比较长,且不同城市之间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加上近年来中国城市的房价水平不断攀升,地区之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和教育区域不平等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女性在受教育过程中仍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的最主要方式,而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和产业发展的真正源泉,也是改善家庭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从微观角度研究兄弟姐妹数量对农村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旨在为新形势下改善农村女性教育获得以及有效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提供经验。  本文以劳动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劳动适龄人口的不断减少,中老年女性就业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同时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不断推进,家庭儿童照料负担也将相应加重,而家庭儿童照料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就是作为祖母的中老年女性。因此,研究隔代照料对于中老年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不仅完善了劳动经济学对于女性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为如何制定政策挖掘中老年女性的劳动供给潜力、完善养老退休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重要补充,在满足不同人群金融需求、提供市场流动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互联网金融在经历了自由发展的十年后,随着规模和体量的增加,累积的风险和暴露的问题也随之增加。早期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制度缺失、部门缺失的问题。随着监管层面对互联网金融乱象的重视,一系列监管措施推出,监管框架不断完善。  但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播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监管过程中对互联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