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社版《西行漫记》对“红色中国”形象构建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学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已有时日,但有影响有实质性推进作用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翻译如何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如何在冲突和战争中构建合法性,促使冲突方获得主动权和优势地位、获取战争取胜的能量,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明确回答。本研究选取的时间和现场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延安根据地,研究对象是《西行漫记》复社版中译本,使用的理论工具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象征资本概念。本研究提出三个研究问题:(1)《西行漫记》复社版中译本如何构建“红色中国”形象?(2)该译本构建的“红色中国”形象对中国共产党象征资本积累发挥了什么作用?(3)抗战中中国共产党的象征资本转化为战斗力的机制是什么?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中的文献法、历史分析法、理论思辨法、文本分析法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西行漫记》复社版中译本通过忠实传达原文以及采取其他翻译策略,构建了领导人智慧亲和,红军战士爱国英勇、人民朴实乐观的“红色中国”形象;(2)该译本为中国共产党积累象征资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构建了中共领导人的正面形象和人格魅力,是延安精神最早的传播者之一,并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象征资本为中国共产党生成战斗力的机制是通过促进凝聚力、鼓舞力、动员力、整合力、震慑力、瓦解力、感染力、同化力、创新力这些要素,生成了大量军事软实力,而军事软实力是军事硬实力的倍增器,从而大大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西行漫记》是中国红色文化的一座宝库,对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遏制近来种种试图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及革命英雄的逆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研究其中“红色中国”的形象构建机制,可以为当下中国国家形象构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本研究还将揭示象征资本积累和形象构建之间的关系,拓展布迪厄象征资本理论的阐释空间,从而对社会翻译学理论的应用起到一定推进作用。
其他文献
微观视域是人类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所观察、探索到的新领域。微观视域下的物质形态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微观视域为视角,借助微观视域下物质形态的美学价值分析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翻译在这一进程中功不可没。此次翻译项目的内容是黄友义老师于2019年4月22日在河南大学做的一场学术讲座,该讲座是黄友义老师结合
【目的】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快速转变,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态势,而运动保护不当所造成的SCI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严重的SCI可能会导致自主功能和运动感觉功能的异常,如瘫痪、大小便困难、痛觉过敏、以及难以缓解的神经痛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而目前尚无有效治疗SCI并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的有效方法。SCI根据发生过程的不同时间段以及
目的研究痛泻要方对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作用,并探讨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发病的可能机制及痛泻要方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探讨研究
背景: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大量研究表明,抗氧化应激是控制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抗氧化剂可以用来缓解氧化应激的发生,但是目前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安全性受到了大家广泛的质疑,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乌榄叶全年可采收,资源丰富,研究发现具有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抗衰老作用,但对其药效和机制未进行深入研究;因此研究乌榄叶抗氧化作用并初步推断其作用机制具有重
目的:分析环境因素以及RPGRIP1L、IRX5、IRX6基因遗传变异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关系;探索RPGRIP1L、FTO、IRX3、IRX5、IRX6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研究方法:依托于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对广州市城区39所中小学共20076名小学二年级、初一、高一学生进行体检。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1123名肥胖学生为
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作曲家夏尔·卡米尔·圣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ens),一生中写了十三部歌剧作品,其中最成功和被广泛传唱至今的歌剧就要属他创作的三幕歌剧《参
目的目前口腔鳞癌在头颈部肿瘤中占有很高的发病率,并且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在上皮来源的转移性癌细胞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表达往往比同源正常细胞高,且其表达量
背景:慢性牙周炎是一种与微生物,宿主和环境有关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牙周组织的炎症和破坏。牙龈卟啉单胞菌是慢性牙周炎的优势菌。其细胞壁表面的组成成分脂
本文选取了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的文本内容作为研究对象。西夏时期对《金光明经》进行了翻译和两次重校,现存初译本、校译本与重校本。本文通过对多文本西夏文《金光明经》卷六的解读与对勘,从文献学和语言学的角度考证其版本流传顺序、总结校勘原则、归纳语言特征。本文首先梳理了《俄藏》、《英藏》和《中国藏》中西夏文《金光明经》卷六的多个文本,并将《英藏》中多个未识别的残片考证为《金光明经》卷六的文本。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