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生态农业结构优化和生态农业模式建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它一经提出即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对此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枣庄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导致对农业生产产生支撑作用的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枣庄市非常需要发展生态农业。本文对枣庄市生态农业未来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农业区域划分和评价 农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具有耗散结构的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为此需要进行农业区域划分。首先确立生态农业区划原则;然后建立分区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分为自然条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人口条件四个指标组。对于各指标数值,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把枣庄市各区市划分为三个区域;最后,利用AHP方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所划分的三个生态农业建设区农业系统进行评价分析。 2.生态农业建设区农业结构量化优化研究 本文首先应用区域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产业结构系统熵值模型对各区农业结构现状进行评价。然后采用灰色系统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态农业结构优化研究。灰色关联度分析可对各区的农业结构中各因子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优化重点。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应用STELLA5.1.1软件建立种植业优化模型。该模型包括3个状态变量、3个速率变量和11个辅助变量,以人均粮食拥有量320kg为控制变量,在每年压缩一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情况下,对粮食人均拥有量、人均种植业收入和种植业总收入进行仿真模拟。对中南部生态农业建设区确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每年压缩1.5%的合理比例;对西北部生态农业建设区确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每年压缩0.2%的合理比例;东北部生态农业建设区由于耕地面积较少和人口较多的原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已无压缩余地。全市各区域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压缩食粮畜比例,逐步提高食草畜比重,以利于农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 3.生态农业模式建立 根据各区域具体情况,在中南部生态农业建设区建立“枣、杨树-种植业-食草畜-沼气-加工业”综合发展生态模式;在西北部生态农业建设区建立“种植业-蔬菜-食草畜-沼气-加工业”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东北部生态农业建设区建立“种植业-林(果)-食草畜”综合发展模式和庭院立体生态农业模式。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变了以往定性进行农业分区的方法,通过建立分区指标体系,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分区;建立种植业结构优化模型,可以对优化结果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使粮、经作物播种面积调整更科学:根据枣庄市各区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农业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太阳影子定位技术是确定视频拍摄地点和日期的一种重要方法.文章根据自然地理和立体几何知识推出了太阳高度角的求解公式,并利用MATLAB提取灰度矩阵,再由灰度特征和比例关系
制假售假类犯罪呈现出专业化、产业化、链条式等特征,在作案空间上突破了作坊式生产的地区限制,跨区域作案特点明显。集群战役打击模式是公安机关对制假售假类犯罪的有效应对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人工牙种植术临床配合与护理要点,提高老年种植牙手术的成功率。方法:根据老年生理改变及心理变化的特点,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采取相应的配合和术后正确的口
桑干河畔,大美金秋,10月15日,河北省涿鹿县三祖广场人头攒动、笑语欢声,近万名群众喜迎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一行。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
<正> 区域地理是地理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世界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十项能力要求之一。实
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文章介绍了室内甲醛的来源及危害,论述了目前室内甲醛污染的治理技术,并对甲醛污染的治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600t/d5级旋风预热器窑利用新技术、新装备改造为1200t/d预分解窑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增产节能技改措施.扬州旺龙建材有限公司的实践充分证明:投资省、见效快、增产幅度大
文章结合江南大学建设具有发酵产品绿色制造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从教学模式、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校外实践基地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构建了生物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成为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农民利益问题作为农民问题的实质,在引起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的同时,也愈益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设计通过对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及区域自然、人文景观的分析,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游憩学理论的指导下,探讨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生态规划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