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F在后牙即刻种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phe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后牙即刻种植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浓缩生长因子在后牙即刻种植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自愿行单颗后牙即刻种植患者的病历资料、影像资料、照片资料,筛选出资料较齐全、全身状况良好,日吸烟量<10支者,再从中筛选跳跃间隙在2mm以上的病例,根据跳跃间隙内植入材料的不同分为CGF组和Bio-Oss组。手术过程: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下微创拔除患牙,常规制备种植窝洞,植入种植体。CGF组于跳跃间隙内单纯植入CGF,创口表面覆盖CGF膜,Bio-Oss组于跳跃间隙内植入Bio-Oss骨粉,创口表面覆盖Bio-Gide膜,其表面再覆盖CGF膜,缝合固定膜。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9月复查并拍摄CBCT。评价指标:1、种植体1年存留率;2、术区软组织愈合情况评价;3、骨组织修复情况评价:应用CBCT软件测量术后即刻、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9月种植体近远中、颊腭(舌)侧骨高度及颊腭(舌)侧骨板厚度。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后1年CGF组和Bio-Oss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2、术后10天软组织愈合情况:CGF组:优20例,良0例,差0例;Bio-Oss组:优18例,良2例,差0例。3、术后3个月相比术后即刻近中骨高度变化量为:CGF组-0.6965±0.6521,Bio-Oss组-0.4175±0.3324,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中骨高度变化量为:CGF组-0.0245±0.7010,Bio-Oss组-0.1265±0.7645,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相比术后3个月近中骨高度变化量为:CGF组0.7365±0.4518,Bio-Oss组0.4805±0.5571,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中骨高度变化量为:CGF组0.4145±0.2943,Bio-Oss组0.2805±0.3107,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相比术后6个月近中骨高度变化量为:CGF组0.0985±0.6993,Bio-Oss组0.2265±0.5301,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中骨高度变化量为:CGF组0.1160±0.5033,Bio-Oss组0.0940±0.3500,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相比术后即刻颊侧骨高度变化量为:C GF组-0.1160±0.5756,Bio-Oss组-0.2320±0.4870,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腭(舌)侧骨高度变化量为:CGF组-0.0805±0.4367,Bio-Oss组-0.1670±0.4527,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相比术后3个月颊侧骨高度变化量为:CGF组0.2580±0.3490,Bi o-Oss组0.2020±0.4663,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腭(舌)侧骨高度变化量为:CGF组0.2940±0.4977,Bio-Oss组0.1450±0.3299,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相比术后6个月颊侧骨高度变化量为:CGF组0.0645±0.3325,Bio-Oss组0.0840±0.4114,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腭(舌)侧骨高度变化量为:C GF组0.0460±0.3547,Bio-Oss组0.0035±0.3225,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相比术后即刻颊侧骨厚度变化量为:CGF组-0.0815±0.7058,Bio-Oss组-0.0460±0.3744,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腭(舌)侧骨厚度变化量为:CGF组-0.1955±0.4779,Bio-Oss组-0.2895±0.3833,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相比术后3个月颊侧骨厚度变化量为:CGF组0.2280±0.2614,Bi o-Oss组0.1580±0.2838,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腭(舌)侧骨厚度变化量为:CGF组0.0275±0.4793,Bio-Oss组0.0155±0.4249,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相比术后6个月颊侧骨厚度变化量为:CGF组-0.0595±0.3526,Bio-Oss组-0.0430±0.2949,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腭(舌)侧骨厚度变化量为:C GF组-0.0315±0.3544,Bio-Oss组0.0200±0.3641,两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后牙即刻种植应用CGF可以获得良好的存留率和软组织愈合效果。2.后牙即刻种植时,单纯应用CGF可获得与应用Bio-Oss相同的临床效果。3.CGF具有一定的成骨潜能,单纯CGF用于后牙即刻种植跳跃间隙填充,短期内成骨效果确切,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将大鼠牙龈间充质干细胞(rat gingiv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rGMSCs)和槲皮素局部注射于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的牙龈中,探究其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为将来在临床上进行牙周微创再生治疗提供新的理念。方法: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A组)、牙周炎组(B组)、培养基组(C组)、rGMSCs治疗组(D组)及rGMSCs+槲皮素治疗组(E组),每组1
目的:将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 d palate,UCLP)患者术后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中下面部颌面形态进行三维重建以及测量分析对比,研究替牙期UCLP患者术后中下面部不同的颌面形态,以期为替牙期UCLP患者术后颌面部畸形的诊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替牙期UCLP患者
第一部分Er:YAG激光PIPS技术对乳牙根尖1/3玷污层去除效果的研究目的:观察Er:YAG激光光子激活光声流技术(photon-induced photoa coustic streaming,PIPS)对乳牙根尖1/3玷污层的去除效果。方法:临床收集20个离体乳切牙、20个离体乳磨牙,将40个离体乳牙按终末冲洗方法及牙位随机分为4组(n=10):乳切牙PIPS组(20m J 15Hz 0.3
目的: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全面系统性地评估激光联合局部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疗效,为激光联合局部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五个电子数据库及Clinical Trials.gov进行检索,同时以手工检索作为补充,检索的电子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地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Non-surgical periodontal therapy,NSP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伴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疗效的影响,本研究的指标主要包括: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获取下颌后部取骨区域的三维影像数据,并进一步对此区域内相关的解剖结构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以帮助外科医生在该区域切取自体骨移植物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方法:通过回顾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60例病人CBCT的资料,年龄19-64岁,从颏孔后至下颌孔处每隔5mm为一个参考平
目的:通过三维立体摄影(3dMD)对骨性Ⅰ类年轻女性露龈微笑患者进行口唇软组织的三维测量,探讨该类患者面部软组织的形态特征,为临床露龈微笑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6例正畸初诊患者进行CBCT及3dMD的拍摄,根据样本纳入标准共选择58例女性患者,均为骨性Ⅰ类(0°≤ANB≤5°),根据微笑时的牙龈暴露量(GE)将样本分为露龈组(30人,平均年龄22.50±2.10岁)与无露龈组(28人,
目的:通过Vita比色板比色以及对患者牙齿敏感发生率的评价,观察应用微研磨、Er:YAG激光、Er:YAG激光联合渗透树脂辅助诊室漂白治疗中度氟斑牙的临床疗效,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ion microscopy,SEM)下对比不同方法处理牙釉质片的釉质表面形态变化,探讨Er:YAG激光处理对釉质表面通道打开及脱矿情况的影响,为Er:YAG激光联合渗透树脂提高氟斑牙漂白临床疗效及舒适
目的:通过葡萄糖定量分析法研究酚醛树脂浸润于根管壁内侧面封闭根管壁后,在其尚未凝固时即刻进行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对冠向渗漏的影响,为临床上提高根管治疗术的成功率提供相关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单根管恒牙49颗。将所有离体牙均从釉牙骨质界处横向截掉牙冠,预留牙根长度至少为12 mm。采用手用不锈钢K锉常规法+G型钻根管冠部处理的方法进行根管预备。将根管预备完成后的离体牙进行随机分组,分为3个实验组:A组、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影像结合三维重建测量技术,研究成人骨性Ⅲ类偏斜患者牙齿在三维方向上的代偿特征,以期为正颌手术的术前正畸提供临床指导和借鉴。方法:1.选取成人骨性Ⅲ类偏斜患者29例以及个别正常成人28例,进行锥形束CT扫描,通过INVIVO 5软件对颅面骨骼牙齿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相应骨性与牙性测量指标。2.运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对测量指标中骨性Ⅲ类偏斜组及个别正常组的两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