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看《五号屠场》中的黑色幽默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f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是美国当代文坛上颇具影响的作家,著名的黑色幽默派小说家之一。《五号屠场》是他享誉文坛的翘楚之作。接受美学的研究起点是文本中的意义空白和阐释的历史性,并以此肯定读者的阅读活动对于实现文本意义的重要性。冯内古特巧妙地运用黑色幽默这一小说创作技巧,连接接受美学中“作者创造的文本”和“读者的审美经验”这两极,引领读者从荒诞的“时间旅行法”、温和中透着反讽的语调、病态的“反英雄”人物形象和战争场景的缺失这四方面来填补文本中的意义空白。《五号屠场》中文本的历史性体现了黑色幽默对深沉严肃的主题意义的表达,意在向读者阐释历史的真实性。冯内古特更是通过塑造毕利这一病态的“反英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跟随毕利的“时间旅行”,站在亲历战争的人们的角度,更深刻地认知战争创伤的心理真实性。论文以冯内古特的小说《五号屠场》为研究对象,结合黑色幽默和接受美学理论等相关知识,具体论证了冯内古特在作品中采用黑色幽默这一创作技巧的审美心理及对读者产生的相应美学效果,从而更加深入地从读者与作品、作家、世界三者相结合的角度全面挖掘《五号屠场》的深刻主题思想与艺术价值。
其他文献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交际越来越多模态化,对影视产品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字幕翻译作为大多数中国人欣赏西方影视作品的桥梁之一,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众所周知,字幕翻译
中国翻译实践具有三千余年的历史3并形成以佛经翻译为代表的丰硕传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降,中国翻译研究获得了长足发展,关于翻译家与翻译理论家严复的研究则是三十年里贯穿
第2036号《大麦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分子标记法》等77项标准经专家审定通过,由农业部于2013年12月12日批准发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自2014年4月1日起实施。 77th
当代杰出的英国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其作品主题覆盖不同领域:身份、婚姻、爱情、性别、历史、宗教、哲学和政治等。《终结的感觉》表达了巴恩斯对记忆可靠性的探寻与发问,
作为二战后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索尔·贝娄以自己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理解,向读者展示了现代都市的纷乱与喧嚣,也表达了现代人在寻找自我本质时的经验和感受。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