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与建构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UIZH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教师教育研究的热潮。世纪之交,我国在大力推进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进程的同时,亦在推动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是这次新课改中的关键因素。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素质教育的推进就不能最终实现,创新教育也只是一句口号。因此,必须加快教师教育改革的步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培养规格,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科学设置学科和专业,改革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为背景,对传统的和现实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弊端进行分析,提出当前我国新型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之建构策略。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该部分简要介绍本项研究的意义,国内研究状态以及研究的性质、思路和方法,指出我国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转型和重新建构。 论文第二部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进行了界定,阐明了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之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第三部分通过说明我国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传统缺陷与现实弊端,指出我国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动因及其必然性。 第四部分首先提出我国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价值取向,接着阐述了建构我国新型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科学设置学科与专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整课程比例结构,突出教师专业地位;注重教学方法手段,强调教学人文关怀;职前职后一体化,推进教师教育终身化;培养模式多元化;实行权威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第五部分结语。概述全文的主要观点。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创新,以新课改和教师专业化作为切入点来探究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型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策略。
其他文献
教育部于2001年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综合艺术课程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创立的改革力度较大的综合性课程
本文首先综述了量子力学教学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现状,说明了量子力学课程在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和物理学专业课程中的核心地位,然后分析了量子力学的课程特点,对国内外流
教师评价素养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评价活动中需要具备的品质,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当代学前教育评价范式的转型、幼儿园教师专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