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合著网络的结构及其演化特性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le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交流对科学研究工作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然而,无论是何种交流方式,都可以看成为一个社会网络,即将研究者视为网络结点,知识交流视为网络的边,由此构成一个知识交流网络。 本文以我国科研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从“中国期刊网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字图书馆”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选取生物化学(1994~2004年)、理论物理(1994~2004年)、高能物理(1994~2004年)和计算机网络(2004年)这四个领域的合著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所包含的合著信息构成我国上述四个领域的合著网络。以是否合著过论文作为是否添加边的判断标准,建立中国科学合著网络,通过复杂网络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科学合著网络在结构和演化上的独特个性、找出国内外科学合著网络结构上的差异、进而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寻找阻碍我国科研活动发展的因素,促进我国科研活动发展的方法,以便使我国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接着,本文从网络规模与论文篇数、平均每位作者发表论文数、平均每篇文献的作者数、网络的直径、网络中巨组元的相对大小、度分布、平均聚集系数、度相关性、负相关关系这九个方面,对我国科学合著网络进行探讨。对于每个方面则主要从具体统计结果、国内外对比、演化规律三个方面展开。本文的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人数的增多并未使发表的论文数骤增;短期作者在全体论文作者中占较大比例,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则平均2~3年出一篇论文。平均每篇文献的作者数因领域的研究特点而异,但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国各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加强合作;理论物理和高能物理领域的合著网络中小直径特征显著。结点数相对较多的生物化学和计算机网络领域合著网络的度分布明显地近似的Scale-free分布。我国合著网络同时表现出巨组元尺度极小,平均聚集系数极大的两个特点,由此可见,高聚集性的 “紧密团结”特征只表现在局部,而宏观上则表现为“一盘散沙”。生物化学、理论物理和高能物理领域的合著网络是度协调的,此外,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在选择论文的合著者时已不再要求对方和自己的“门当户对”。此外,本文还根据我国合著网络的结构特征,对网络的增长机制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个简单的中国科学合著网络增长模型。 最后,本文总结出我国科研活动中存在中坚力量少、科研成果的出产率停滞不前、群雄割据一方、一稿多投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系统及主要的推荐技术和推荐算法,特别是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和关联规则推荐算法,其中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是目前应用最成功的个性化推荐算法,提出了
近年来,伴随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不断发展,欧美等跨国公司在全球不断推广SA8000标准和ISO26000标准,使得社会责任管理已经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角度。我国企业要想提高国际竞争
BOT作为一种新兴的项目建设方式,正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融入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自BOT的概念提出以来,各方专家的众多研究成果纷纷面世。这些研究中,专题性的讨论较多,而立
时频电磁法是一种时间域和频率域联合电磁勘探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应用广泛.时频电磁经过资料采集、处理可以得到多个属性参数信息,从不同侧面反映地下介质的结构特征和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