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补体C4对首发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tt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由体液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症性脱髓鞘疾病,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视神经和脊髓,临床表现多为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和长节段横贯脊髓炎,一般认为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IgG抗体是其特异性标志物。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NMO的临床表现还包括脑干和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相应的症状,因此将这类疾病统一称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NMOSD 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结合各项实验室结果及影像学表现能够更好的阐明NMOSD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和依据。体液免疫与NMOSD的发病机制息息相关,而B细胞是体液免疫的主要参与者。B细胞被激活为浆细胞后产生AQP4-IgG抗体,其与星形胶质细胞表面的AQP-4抗原结合,最终导致中枢脱髓鞘和神经元变性。在此过程中,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及伴随的经典补体活化途径也是NMOSD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NMOSD患者的血清补体C3和C4总体平均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NMOSD患者的补体C4水平没有降低,目前C4水平对NMOSD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通过描述正常补体C4组和低补体C4组首发NMOS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进行比较,探讨低补体C4影响NMOSD患者临床特征的机制。研究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从2013年12月至2021年3月住院的首发NMOSD患者16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低补体C4水平的定义为血清补体C4<0.14g/L。按照补体C4水平是否降低分为正常补体C4组(115例)和低补体C4组(54例),分别比较两组的基本人口学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案。采用EDSS评分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所有患者均接受3.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所有患者清晨取空腹外周静脉血送检。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低补体C4组和正常补体C4组患者在性别比例、首发年龄及住院天数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2.两组患者均可表现出六大临床综合征的症状,以急性脊髓炎最为常见,视神经炎次之,两组临床综合征占比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3.低补体C4组及正常补体C4组患者入院EDSS评分均为5,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低补体C4组患者出院EDSS评分高于正常补体C4组(P=0.019)。4.在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方面,低补体C4组有29例(53.7%)患者存在脑干病变,正常补体C4组有38例(33.0%)患者存在脑干病变,两组相比低补体C4组的脑干病变发生率更高(P=0.01)。两组患者在视神经、脊髓、间脑及大脑的病变发生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5.低补体C4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02(0.01,0.03)]×109/L,正常补体C4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07(0.03,0.14)]×109/L,低补体C4组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正常补体C4组(P<0.001);低补体C4组患者血C3水平为[0.87(0.73,1.06)]g/L,正常补体C4组患者血C3水平为[1.06(0.94,1.20)]g/L,低补体C4组血C3水平显著低于补体C4正常组(P<0.001);低补体C4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为[179(158,225)]μmol/L,正常补体C4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为[225(177,287)]μmol/L,低补体C4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补体C4正常组(P=0.001)。结论低补体C4组患者具有低嗜酸性粒细胞、低尿酸、低C3水平及脑干病变发生率高的特征,提示低补体水平患者存在过度的补体激活,BBB可能破坏严重,病变更容易累及脑干。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青光眼的手术方式不断发展,滤过手术仍是主要的手术选择,其中小梁切除术被认为是金标准。然而,小梁切除术等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手术效果通常与术后结膜瓣、巩膜瓣下纤维组织增生有关,瘢痕化可能会发生在术后的数月或数年,引起滤过泡功能丧失,眼压再次升高。一旦发生手术失败,将需要重新进行眼压管理,若应用最大限度抗青光眼药物不能降低眼压至正常水平,或出现视神经进一步损伤,应进行再次手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手术
学位
研究背景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是一种导致视物变形和视力下降的常见黄斑部疾病,多发于老年女性。iERM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病理进程发展缓慢,但在中晚期,iERM常引起明显的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等症状。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iERM剥除术是主流的iERM治疗方法,目前关于i
学位
背景与目的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期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低于相应年龄正常视力的下限。临床上弱视患者的视觉缺陷除了视力下降以外,还有立体视觉缺失、对比敏感度下降、视觉拥挤现象以及手眼协调能力、阅读能力、轮廓整合能力等多感官整合缺陷,这些缺陷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就业等各个方面。既往研究认为弱视的主要致病部位可能位于视网膜(外周学说),但外周学说
学位
背景与目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特异性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髓鞘最外层,具有高度免疫原性。随着临床上CNS脱髓鞘相关抗体检测的普及,近年来不断在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中检测出抗MOG抗体(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an
学位
背景及目的眼眶病(orbital disease)是眼科常见的一大类疑难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炎症、眼眶肿瘤、眼眶外伤以及血管性疾病,其中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最常见的眼眶病,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眼眶病种类多,临床表现复杂,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文献报道,有关疾病谱(disease spectrum)的研究可以发现危害人群健康的首要疾病,有利于深入分析疾病的规律,从而加强对疾病更深入
学位
背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CSVD)是一类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累及大脑小动脉、穿支动脉、毛细血管及小静脉等小血管[1]。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0~90岁人群的CSVD患病率约为5%,而9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几乎为100%[2]。CSVD是引起血管性痴呆和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引起的认知障碍占血管性痴呆的50%以上,其导致的
学位
背景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自身免疫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在大部分NMO患者中发现了靶向为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自身抗体。AQP4抗体的发现表明NMO区别于其他CNS脱髓鞘疾病,是一种体液免疫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在临床上有部分AQP4抗体为阳
学位
背景糖尿病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过程中的表现之一,可导致严重的视觉功能障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抗VEGF药物的问世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开启了新纪元,其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的能力已经得到有效的证实。我国自主研发的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已应用到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中,相关研究报道它能有效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然而,关于探究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在接受康柏西普治疗前后椭
学位
背景:以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心脑血管疾病约占全球死亡原因的30%。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负担重,其早治疗、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目前有众多假说。既往临床研究表明,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慢性炎症反应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潜
学位
【背景】根际微生物在植物根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健康生长。【目的】了解常年不发病烟田烤烟品种K326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筛选具有防病促生功能的菌株,为烟草病害绿色防控提供资源。【方法】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对烟草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进行分离鉴定,评价菌株的促生特性及病原菌拮抗能力,并进一步验证典型菌株对盆栽烟苗的促生效果。【结果】共获得261株微生物菌株,包括160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