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EG技术对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源定位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1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期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低于相应年龄正常视力的下限。临床上弱视患者的视觉缺陷除了视力下降以外,还有立体视觉缺失、对比敏感度下降、视觉拥挤现象以及手眼协调能力、阅读能力、轮廓整合能力等多感官整合缺陷,这些缺陷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就业等各个方面。既往研究认为弱视的主要致病部位可能位于视网膜(外周学说),但外周学说难以解释弱视患者视觉缺陷的形成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弱视的致病部位可能与初级、高级视觉皮层和相应的视觉传导通路有关(中枢学说),弱视的中枢改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EEG)作为一种探究大脑神经活动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癫痫的诊断,在偏头痛、神经性耳聋、抑郁症等神经和精神疾病中也有应用,但使用EEG方法研究弱视的中枢改变的报道较少。本课题将应用EEG技术研究弱视的中枢改变,探索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视觉信息传导的时间与空间异常。方法本研究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40例(弱视眼40只,对侧眼40只),同时社会招募同年龄段正常对照儿童40例(正常眼40只),年龄均为6~10岁。所有受试者入组前均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常规进行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检查,并行裸眼视力、眼压、扩瞳验光、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眼球运动和眼位的检查。根据验光处方配戴框架镜或角膜接触镜。所有受试者入组后均在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脑机接口实验室接受EEG信号的采集。在2Hz棋盘模式翻转的视觉刺激下,使用32导联有线脑电采集帽(model C190型,Neuroscan公司,美国)和Scan4.5软件分别在弱视眼、对侧眼和正常眼注视下进行全脑EEG信号采集;使用MATLAB平台下的EEGLAB工具箱对EEG信号进行预处理获取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分析三组ERP成分在峰值时刻的波形特征,绘制单一试次频谱功率密度图;并分析弱视眼BCVA(logMAR)与P100成分潜伏期、波幅的相关性;溯源研究使用LORETA软件,通过标准化的低分辨率层析成像算法(standard Low-Resolution Tomography Algorithm,sLORETA)计算弱视眼、对侧眼和正常眼ERP峰值时刻大脑皮层各个体素的标准电流源密度,并分别绘制sLORETA源定位模拟影像图,以分析P100成分峰值时刻的脑区激活情况。源定位结果以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坐标(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MNI)和布罗德曼分区(Brodmann area,BA)表示。使用SPSS 21.0软件对各组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年龄、BCVA、眼压、眼轴长度、平均角膜曲率、等效球镜度数、P100的波幅和潜伏期为定量资料,以X±S或M(Q2,Q3)表示。性别为定性资料,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对弱视眼、对侧眼和正常眼的眼部一般资料两两进行比较。弱视眼和正常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弱视眼和对侧眼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对侧眼和正常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弱视眼BCVA(log MAR)与P100成分的潜伏期、波幅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弱视眼、对侧眼和正常眼源定位结果的统计学检验使用LORETA软件进行,采用非参数映射法(Statistical non-Parametric Mapping,SnPM)对峰值时刻的脑区激活情况两两进行比较。弱视眼和正常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SnPM检验,弱视眼和对侧眼比较采用配对样本SnPM检验,对侧眼和正常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SnPM检验。分别将小于log-F(0.05)的体素的检验统计量(log-F值)标注至脑MRI模板上,绘制统计学检验模拟影像图,再调整颜色比例尺,显示单侧P<0.05的体素。结果弱视眼的P100平均潜伏期为135.33±11.09ms,平均波幅10.03±3.47μV;对侧眼的P100平均潜伏期为120.74±5.01ms,平均波幅15.76±4.78μV;正常眼的P100平均潜伏期为122.49±4.46ms,平均波幅15.07±5.72μV。弱视眼和正常眼比较,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799,P<0.001;t=-4.760,P<0.001);弱视眼和对侧眼比较,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437,P<0.001;t=-7.588,P<0.001);对侧眼的潜伏期、波幅与正常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09,P=0.135;t=0.622,P=0.536)。弱视眼BCVA(log MAR)与P100成分的潜伏期、波幅均不相关(r=0.231,P=0.151;r=-0.143,P=0.378)。单一试次频谱功率密度图示正常眼及对侧眼的P100频谱条带较为陡峭,弱视眼的P100条带较为平缓。弱视眼在第131ms(峰值时刻)时,激活最强的脑区位于楔叶[MNI(X=15,Y=-90,Z=35),BA 19区],最大激活强度值为12.8μA/mm2,其次为BA17区和BA18区;对侧眼在第120ms(峰值时刻)时,激活最强的脑区位于楔叶[MNI(X=15,Y=-85,Z=35),BA 19 区],最大激活强度值为 30.1μA/mm2,其次为BA17区、BA18区和BA31区;正常眼在第117ms(峰值时刻)时,激活最强的脑区位于楔前叶[MNI(X=-10,Y=-80,Z=50),BA7区],最大激活强度值为45.5μA/mm2,其次为BA19区。在P100峰值时刻,弱视眼部分脑区激活弱于正常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log-F(0.05)=-1.968,Pmin=0.037],其中,电流密度差异最大的脑区位于顶叶下回[MNI(X=25,Y=-45,Z=55),BA 40 区](log-F=-2.01,P=0.037),其次为BA5区和BA7区;弱视眼部分脑区激活弱于对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log-F(0.05)-1.3 12,Pmin=0.04],其中,电流密度差异最大的脑区位于边缘叶扣带回[MNI(X=0,Y=-30,Z=35),BA 31区](log-F=-1.34,P=0.04),其次为BA19区和BA37区;对侧眼部分脑区激活强于正常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log-F(0.05)= 1.742,Pmin=0.021],其中,电流密度差异最大的脑区位于额中回[MNI(X=25,Y=40,Z=-5),BA 11区](log-F=1.87,P=0.021),其次为 BA10 区、BA46 区和 BA47 区。结论1.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弱视眼P100成分试次变异度高,平均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且潜伏期、波幅与BCVA均不相关。2.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弱视眼与正常眼相比,顶叶下回(BA40区、BA7区),中央后回(BA5区、BA7区、BA40区),中央旁小叶(BA5区),顶上小叶和楔前叶(BA7区)的激活减弱,提示背侧视觉信息传导通路受损。3.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弱视眼与对侧眼相比,枕叶梭状回(BA37区、BA19区),边缘叶扣带回(BA31区),边缘叶海马旁回(BA19区)的激活减弱,提示腹侧视觉信息传导通路,尤其是负责人脸面部识别和记忆的皮层功能缺陷。4.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对侧眼与正常眼相比,额中回(BA10区、BA11区、BA46区),额上回(BA10区、BA11区),额下回(BA47区)的激活代偿性增强。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喉癌(Laryngeal cancer,LC)和下咽癌(Hypopharyngeal cancer,H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当肿瘤发展至局部晚期时,全喉切除术(Total Laryngectomy,TL)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1],切除范围包括舌骨和全部喉结构。全喉切除术需要在保证手术切缘安全性的同时重建剩余咽腔,以获得上消化道的延续。尽管近年来手术方案不断改进,但是咽瘘(Phary
学位
背景人类基因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转录形成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在除去内含子后,大约只有1.9%的基因序列被转录成蛋白质编码的mRNA。在各种类型的非蛋白质编码转录本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Coding RNA,LncRNA)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LncRNA是指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蛋白质编码RNA。研究发现,LncRNA与不同类型的癌症、神经和心血
学位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中的低频波动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技术研究屈光参差性和形觉剥夺性弱视儿童自发脑活动的改变,旨在从脑皮层功能方面阐述不同类型弱视的中枢改变,以期为弱视的个性化治疗找到新的突破口。
学位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糖尿病的长期影响而发生的一种微血管疾病,会导致视网膜受到威胁视力的损害,最终导致失明。它是西方世界工作年龄组成年人严重视力丧失的最常见原因。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是避免糖网致盲的关键。据估计,到2050年,美国糖网患者的数量将达到1600万,其中约340万有视力受到威胁的并发症。在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和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等临床试验中清楚地看到了严
学位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一种重要的致病因子,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阿柏西普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眼内抗VEGF药物,其被注射入玻璃体腔后,通过与内源性VEGF紧密结合,使VEGF失活,从而起到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新生
学位
背景圆锥角膜(Keratoconus,KC)是一种以角膜不对称性扩张且呈锥形前突为主要特征的角膜疾病,可造成难以矫正的不规则散光,其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患者远期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意义重大。研究发现,圆锥角膜患者角膜的刚性、弹性等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变很有可能是圆锥角膜的重要致病因素。患者角膜表面的不规则性常引起视网膜成像质量的下降,其屈光系统除离焦、像散等低阶像差外,还存在各种高阶像差,故提示圆锥角膜
学位
背景白内障是世界上可治愈失明的主要眼部疾病。据估计,全球有9500万人患白内障。虽然有些白内障可能是先天性的、继发于外伤或药物引起的,但大多数白内障与年龄有关。目前治愈白内障的方式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有手术需求的白内障患者通常存在高龄、屈光不正、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眼部外伤手术史的特点,而这些往往也是很多导致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患者,眼部情况相对复杂,在术前对眼底病变的及时
学位
引言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大约40%-50%的患者最终会发生远处转移,一旦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存活期仅为半年左右。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对延长UM患者的生存期尤为重要。对于早期发现的无远处转移的UM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为预后情况、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及生存率,并期望能够根据预后情况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中对UM患者预后
学位
背景及目的青光眼的手术方式不断发展,滤过手术仍是主要的手术选择,其中小梁切除术被认为是金标准。然而,小梁切除术等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手术效果通常与术后结膜瓣、巩膜瓣下纤维组织增生有关,瘢痕化可能会发生在术后的数月或数年,引起滤过泡功能丧失,眼压再次升高。一旦发生手术失败,将需要重新进行眼压管理,若应用最大限度抗青光眼药物不能降低眼压至正常水平,或出现视神经进一步损伤,应进行再次手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手术
学位
研究背景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是一种导致视物变形和视力下降的常见黄斑部疾病,多发于老年女性。iERM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病理进程发展缓慢,但在中晚期,iERM常引起明显的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等症状。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iERM剥除术是主流的iERM治疗方法,目前关于i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