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夯实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根基,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如何处理好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的关系一直是我国探索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变为分散小农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家庭分工与专业化分工之间的矛盾,通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在于通过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能够化解小农户自身弱势和提升生产经营绩效。为了探究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机制,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协同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结构—行为—功能—绩效”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驱动机制的理论框架,借助辽宁省沈阳市、铁岭市、阜新市、本溪市、朝阳市、鞍山市6个玉米主产市的877份玉米种植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有序Probit模型、IV-Oprobit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等计量方法,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驱动因素、协同效应以及绩效评价分别回答了小农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大问题,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如下:理论分析。首先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驱动机制分析,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理论的交易成本分析范式,从资产专用性、风险性和规模性的交易特性视角探究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内在机制,并根据衔接主体内在特征的不同,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模式分为合作社带动的合作衔接模式、企业带动的产业衔接模式、种植大户和能人带动的个体衔接模式三大类;其次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协同机制分析,在阐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生产、市场、信息的协同必要性和宏微观协同可行性的基础上,运用协同理论从组织协同、产业协同、生产协同、销售协同的视角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协同机制框架,分析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协同效应;最后将新制度经济学的SCP分析范式和结构功能主义融合运用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行为决策中,构建“结构—行为—功能—绩效”的(SCFP)研究框架,表现为“交易属性结构—衔接选择行为—协同生产功能—生产运营绩效”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机理框架。实证分析。首先,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从资产专用性、风险性以及规模性等交易特性的视角论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选择行为及选择模式的驱动因素,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农户现代农业相衔接行为选择行为差异化的驱动机制;其次,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别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的行为选择及不同衔接类型的协同效应进行分析,运用倾向值匹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分析协同净效应以及不同衔接模式间的协同效应差异,运用IV-Oprobit模型分析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基础上衔接选择和衔接模式的协同效应;最后,采用多元线性模型的OLS回归方法分析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对其运行绩效的影响,并通过更换估计模型和细分样本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利用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2SLS)进行内生性讨论,并基于技术采用、劳动替代以及价格稳定效应的角度,采用逐步回归模型检验中介效应的思路分析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如何影响了其运行绩效。本文研究结论如下:第一,72.98%的农户通过各种模式衔接现代农业,其中分别有26.91%、15.39%、12.43%、18.25%的农户选择合作社带动、企业带动,大户带动,能人带动四种衔接模式。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行为选择与技术效应、替代效应、价格效应正相关,合作衔接模式与技术效应、替代效应、价格效应正相关,企业衔接模式与技术效应和价格效应正相关,大户衔接模式与技术效应、替代效应、价格效应正相关。第二、交易特性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在资产特性中,物资资产专用性、人力资产专用性、社会资产专用性对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物资资产专用性、人力资本老龄化对合作社带动模式和大户带动模式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劳动力比重变量对农户选择合作社带动模式具有阻碍作用,社会资产专用性对企业带动模式和能人带动模式影响最为突出。在风险特性中,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对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均具有积极影响,交易风险感知对企业带动模式和能人带动模式影响显著,自然风险对四种模式均具有促进作用。在规模特性中,规模性对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具有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物资资产专用性对纯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模式影响最大,人力资产专用性对纯农户选择企业带动模式具有促进作用,社会资产专用性越强会促进一兼农户参与现代农业选择行为。第三,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对实现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协同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不同衔接模式间协同效果又不尽相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选择会产生技术效应、替代效应和价格效应三种协同效应,其中替代效应最显著。合作带动型能产生技术效应、替代效应和价格效应的较为综合的协同效应,企业带动模式能够产生技术效应和价格效应,大户带动模式能够产生技术效应和替代效应,能人带动模式仅能够提高替代效应和价格效应。第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对其生产经营绩效有显著的影响效应,不同衔接模式对小农户生产经营绩效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合作社带动型、企业带动型模式对于提高生产经营绩效的作用均较之能人带动型、大户带动型模式更大。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会通过影响其协同效应进而影响绩效,一方面通过提高其生产经营的技术效应和价格效应进而提高亩均产量,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价格效应进而提高亩均收入,但具体模式会通过影响其协同效应进而影响绩效的路径存在差异。能人带动型模式会通过价格效应来提高亩均产量和亩均收入,大户带动型模式会通过提高技术效应来提高其亩均产量,合作社带动型模式会通过提高技术效应来提高其亩均产量,通过提高价格效应来提高亩均产量和亩均收入,企业带动型模式会通过提高技术效应来提高亩均产量,通过提高价格效应来提高亩均产量和亩均收入。本文根据研究发现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议是:(1)充分发挥小农户资源禀赋,夯实小农户的衔接基础。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提高小农户的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赋予现代农业衔接的选择能力。(2)突出不同主体的经营特点,发展小农户的衔接模式。在农户分化的现实背景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路径的异质性、多元化的转变特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农户的衔接诉求,提出更具针对性的现代农业衔接路径和衔接模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地倡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模式。(3)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培育小农户的衔接对象。培育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差异化衔接对象的功能,发挥种植大户的生产作用、专业合作社的平台组织作用、农业企业的产业协调作用和乡村经济能人的社会带动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分类扶持和分主体扶持政策措施来培育和发展这些衔接对象。(4)构建政府的衔接组织服务体系,完善小农户的衔接制度。发挥政府在小农户现代化改造中的顶层制度设计作用,破除小农户现代化过程的制度禁锢,突出政府对小农户现代化的帮扶作用,促进衔接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组织化建设,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协同发展。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按照“结构、行为、功能、效果”的分析逻辑,构建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驱动因素—行为选择—协同效应—绩效结果”的理论框架。本文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依照“结构、行为、功能、效果”的思路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本逻辑进行整合,有助于统合小农户嵌入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并丰富相关理论的现实解释,对已有研究加以补充。第二,系统分析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驱动因素、行为模式选择、协同效应以及运行绩效,充分厘清和掌握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背后的基本原理,拓展了已有相关研究。本文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驱动因素、行为模式选择、协同效应以及运行绩效进行系统整合,并厘清其中的内在逻辑,对于充分认识和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意义,有助于拓展相关领域的研究。第三,综合运用多种定量研究方法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机理框架进行细致求证,力求实证结果科学可靠。本文运用了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选择模式、协同效应及运行绩效进行充分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