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与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发病率仍在不断增高。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更是冠心病的主要致死原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2002~2017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死亡率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37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发病率仍在不断增高。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更是冠心病的主要致死原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2002~2017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死亡率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且随着年龄增加,死亡率逐渐上升。目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ACS治疗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减少ACS患者的死亡率。尽管目前PCI治疗主要以新一代药物涂层支架(DES)治疗为主,但随着DES的广泛使用,DES植入术并没有较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及裸金属支架(BMS)植入术减少ACS患者死亡率,并且DES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担忧。为此,冠脉“无植入”的手术方式正在逐渐为介入手术医生所接受。药物涂层球囊(DCB)是一种新的无植入手段,目前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及原发性冠脉小血管疾病应用中疗效已经得到证实,但在ACS患者中DCB治疗是否安全有效仍有待进一步证实。因此,我们设计了这项回顾性研究,旨在比较DCB与DES在ACS患者应用中的短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根据筛选标准,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番禺院区行急诊冠脉造影检查并诊断为ACS的患者110例。其中,单独药物球囊治疗的患者40例(DCB组),药物涂层支架治疗的患者70例(DES组);2.通过病历系统收集两组ACS患者临床基线情况,并进行分析;3.通过病历系统及造影图像收集两组患者术中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用药、手术治疗过程以及手术并发症等资料,并作组间分析;4.主要结局终点为随访时靶病变晚期管腔丢失(LLL),次要结局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靶血管血栓形成以及主要出血事件。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DCB组男性36例(90%),DES组男性57例(81.4%),两组患者在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史、吸烟史、既往PCI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DCB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82(6.08,11.80)月,DES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0.73(7.01,12.20)月,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DCB组随访时 LLL 为 0.11(-0.11,0.36)mm 与 DES 组随访时 LLL 为 0.06(0.01,0.16)mm无统计学差异(p=0.51)。3.两组患者随访过程过,DCB组发生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为3例(7.5%)、靶血管再发心肌梗死为2例(5.0%)、心脏原因死亡为0(0.0%),MACE为3例(7.5%)、靶血管血栓形成为1例(2.5%)、主要出血事件为0(0.0%);DES组发生TLR为4例(5.7%)、靶血管再发心肌梗死为1例(5.0%)、心脏原因死亡为0(0.0%)、MACE为4例(5.7%)、靶血管血栓形成为2例(2.9%)、主要出血事件为0(0.0%)。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DCB组vs DES组:7.5%vs 5.7%,p=0.703)、靶血管血栓形成(DCB 组 vs DES 组:2.5%vs 2.9%,p=1)、主要出血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独药物球囊治疗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一种安全手术方案,但仍需要术者对适合的患者进行筛选。
其他文献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同时也是越来越突出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是影响人体结构功能、活动和社会参与的重要问题。随着人群结构老龄化,我国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尽管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众多,但是并不能逆转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因此,探索一种新的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内环境及结构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富血小板血浆是通过离心全血后获得的富含高浓度血小板的血浆,通过膝关节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不仅可以促
研究背景:血小板减少是化疗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可导致重要脏器出血并危及生命,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预后差。血小板的生成不仅依赖造血干细胞,更依赖完好的骨髓微环境。化疗后患者骨髓微环境的破坏是化疗后血小板重建不良的原因之一,其中骨髓内皮祖细胞的损害更是血小板重建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如何提高血小板数目、减少出血事件、缩短血小板重建时间是临床需要攻克的难题。目前临床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方法包括血小板的
背景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除发热出疹外,可见呼吸道感染、心肌损伤、脑炎等,部分可发展成系统性疾病。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流行的EV血清型有所不同,一些地区可出现特定血清型EV的局部流行。血清型鉴定目前主要用于流行病学监测,临床实验室较少开展。E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其中5’-UTR序列高度保守,是检测通用靶标,适于初筛。衣壳蛋白VP1区是最准确的分型靶标,但该靶标检测敏感度低
目的:探究在颈伸位三维重建头颈结构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1例已经由病理结果证实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在颈伸位和平卧位的CT图像,应用三维重建软件3DVWorks,对甲状腺、甲状腺结节、甲状软骨、下颌骨、锁骨、无名动脉和皮肤等组织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多个空间角度及径线以评估疾病及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在头颈三维重建模型中对下段气管所在的不同平面与甲状腺手术相关解剖结构的角度与距离测量,综合评估
研究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CD71的表达水平,分析CD71表达状态与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疗效与预后的相关性,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02月-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共169例,对照组选取我科住院非血液肿瘤患者骨髓标本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标本共2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对标本进行CD71表面抗原检测及平均荧光强度。
研究背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2019年冠状病毒病已迅速在世界各地传播,对人类健康和经济构成重大威胁。目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病毒脱落和血清抗体反应的长期数据仍然有限。研究目的: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毒脱落规律和抗体动力学;2.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脱落规律和抗体动力学。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洪湖市人民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
研究背景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所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其中心脏是脓毒症时最易受影响的器官之一;在临床上,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与脓毒症诱导的心肌损伤密切相关。失控的炎症反应及心肌细胞死亡在脓毒症诱导的心肌损伤中起关键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鸢尾素具有抗炎,抗凋亡及调节细胞代谢等特性,并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但在当前的研究报道中,鸢尾素对脓毒症导致的心肌损伤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因此,
研究背景和目的目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但由于帕金森病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arkinson-plus syndrome,PPS)的早期临床症状相似,给准确诊断帕金森病带来了困难。目前基因诊断为PD的病因及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依据与手段。某些帕金森相关基因的突变,例如SNCA、GBA、LRRK2等,能有效诊断和评估家族性帕金森病的风险,研
光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使用具有良好的光学选层能力和较大激发面积的光片激发样本,取代了成像速度慢的点扫描成像方式,具有快速成像采集速率、极小水平的光毒性和光损伤效应、高信噪比、高三维空间分辨率等优点。它适用于长时间活体三维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随着生物研究的发展,对显微镜的成像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结合多种显微成像结果使对样本的研究分析更全面有效。此外,因传统大型显微成像装置的限制和活体麻
淋巴结转移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之一,是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淋巴结肿大(短径>1 cm)是影像学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主要标准,但在临床实践中常发现正常大小(短径≤1cm)的淋巴结也会出现癌细胞浸润。文献报道50%以上的转移淋巴结为正常大小淋巴结,然而目前研究对于转移淋巴结大小均正常的子宫颈癌患者比例的关注较少。转移淋巴结大小均正常的患者难以在术前通过传统影像学方法被准确诊断,并因此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