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相沉积软土广泛地分布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是我国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随着以上地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软土地下空间被开发,如:地铁盾构隧道、软土深基坑等。工程实践表明,软土地下空间在开挖完成瞬时通常都不会引起软土的失稳和破坏,而是要经历一段时间历程,即发生卸荷蠕变破坏。此外,沿海软土地区通常会存在高位地下水,施工振动将引起难以消散的超静孔隙水压,它将弱化软土颗粒组织结构,进一步加剧软土卸荷蠕变的发生,最终造成软土围岩的流变灾害。因此,研究超静孔隙水压作用下软土卸荷蠕变特性及破坏规律对于保障富水软土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的施工安全和合理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围绕软土卸荷蠕变特性试验研究,以深圳市海相沉积软土为研究对象,开展4种初始超静孔隙水压下的不排水卸荷剪切力学试验和卸荷蠕变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卸荷蠕变本构模型。具体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利用TSZ-2S全自动应力应变控制三轴仪对软土进行了不同初始超静孔隙水压下的卸荷剪切力学试验,并加入加荷应力路径试验与卸荷应力路径进行对比,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软土在各种试验条件下的卸荷剪切力学特性,重点分析了应力路径和超静孔隙水压对软土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双曲线函数拟合,得到了软土初始切线卸荷模量随初始超静孔隙水压的变化规律,对于控制实际工程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依据软土卸荷剪切力学试验结果,开展了相同初始试验条件下的卸荷蠕变试验,发现卸荷蠕变的极限破坏荷载明显低于卸荷剪切力学强度,得到了不同初始超静孔隙水压作用下软土卸荷蠕变的蠕变变形和孔隙水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初始超静孔隙水压越高,软土的蠕变变形越明显,蠕变的极限破坏荷载越低,在实际工程中应尽可能地控制超静孔隙水压的大小。(3)进一步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软土的卸荷蠕变是非线性的,初始超静孔隙水压越高,蠕变的非线性越明显,并且初始超静孔隙水压对软土卸荷蠕变的屈服应力也具有显著的弱化作用。(4)基于软土卸荷蠕变试验结果,令Kelvin模型中的弹性模量满足以初始超静孔隙水压和时间为变量的非线性函数关系式,从而得到改进的非线性粘弹性Merchant模型和非线性粘塑Merchant模型,将两者串联,建立起能描述不同初始超静孔隙水压作用下的软土非线性粘弹塑性卸荷蠕变模型。采用1stOpt数学优化分析软件中的BFGS算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辨识,辨识效果比较理想,误差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