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阴山北麓土地利用与表层土壤性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阴山北麓位于中国北方的内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以农牧交错方式为主,属于农业生产环境脆弱区,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是低温和水资源的不足。其中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制约性最大,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理化性质分析,对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其结果表明:初春时期,受低温的影响,土壤深层水处于固结状态,土壤表层含水量较少,随着地温的升高,土壤中的固态水逐渐融化,增加了土壤表层的含水量。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该区风力不断加强,近地面的蒸发随之加大,所有的土地类型其土壤表层的含水量均明显降低。今后农地实行免耕有利于保持土壤含水量,所以每年秋收后不应很快将土地翻耕。阴山北麓地区以西北风为主风向,西北风来自内陆干冷地区,风中含水量低,且风速大,迎风坡地区应尽量减少耕地,增大草地及灌木林面积,以减小风对土壤水份的蒸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强度不断增大,这改变了自然土壤表层原有的性质。通过对阴山北麓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地进行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理化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表土有机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第一,在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不同的,例如:同一次采集的样品,耕地、林地、灌丛、草地的有机质含量分别为2.58%、1.61%、1.72%、4.15%,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第二,温度及风速大小是影响阴山北麓地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第三,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不是渐变的,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因此针对阴山北麓处于西北风主风向地带、风速大的实际情况,在其迎风坡应尽量减少耕地,增大草地及灌木林面积,以增强土壤的抗风蚀能力、增加表土的有机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资源得以保护。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土壤组成物中粒径<0.002mm颗粒的含量变化最为明显。具体是通过地表植被的盖度来进行影响的,地表植被覆盖度低的耕地质地组成变化较大。在所有调查的土地类型中,以秋季翻耕的耕地和退化林地土壤质地组成变化最大。而植被盖度好的草灌林地土壤质地变化较少,所以区域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是草地、灌木林地或林地,通过增加地表植被盖度改善土壤表层环境。本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高原及北方干旱半干旱的农牧交错带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浅显的基础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199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STAT1(GeneID:510814)基因内含子1,4,10,11,18,19,25及3′UTR等十个位点与STAT5A(GeneID: AJ237937
论文针对捷联惯性导航领域两个方面的关键技术——惯性系动基座对准技术和导航误差转动抑制技术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系统研究了捷联惯性导航惯性系
评价观念的更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课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是符合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教学评价,是顺应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和需要的教学评价。
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按季度对青狮潭水库库区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鱼类样本3 750尾(153.28kg),经鉴定有鱼类32种,隶属于5目12科27属,其中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分别占总物种数
管道运输已是继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之后的第五大运输方式。由于管道老化、腐蚀及人为损坏等因素,管道事故时有发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因此迫切需
在现代船舶舰艇中,各系统及系统内部传输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要求的传输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为了将各系统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必须建设完备的船舶网络平台,实现船舶信息的网络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甚至威胁当地人民生存的突出因素,加快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农户
为建立节约型和谐社会,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提高产品性能和功能,就需要开发新的复合材料来满足生产的需求。用不锈钢、铝两种金属复合为一体,组成两层或多层的新型复合材料就
产业结构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城市的产业结构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它决定并制约着城市经济效益的构成和发挥,并影响着城
本文选取了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钢琴协奏曲之一的《黄河》作为阐释的对象,试图通过深入分析其历史文献和谱面现象符号多角度地去解读该作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发掘它的潜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