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sda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类型,约为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60%-89%。PDK-1、PCNA均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检测它们在甲状腺癌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对了解其在肿瘤的增殖、浸润、转移、预后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材料和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SP法),对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进行PDK-1、PCNA表达的研究。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Spearman相关分析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PDK-1表达情况PD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5%(37/40),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为30%(12/40),明显低于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CNA表达情况PC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表达率22.5%,明显低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PDK-1和PCNA的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PDK-1和PC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水平均与病人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T3、4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T1、2期的表达。4. PCNA和PDK-1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PCNA与PD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1.PDK-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而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低表达,且PD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胞浆中呈弥漫性分布,而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则呈颗粒状分布,提示PDK-1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病变重要指标。2. PDK-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有关,说明PDK-1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3、PDK-1、PC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1病案介绍1.1病例1患者,女,44岁,无业。因双小腿起疹半年,破溃伴疼痛3月,加重2周就诊我科。患者半年前元明显诱因双小腿足踝处起小片状瘀点、瘀斑,无明显痒痛感,未处理,皮疹渐增多至双
水闸结构属于典型的薄壁混凝土结构,闸墩和闸底板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危害水闸安全稳定运行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在闸墩和闸底板上产生的裂缝。本文主要从混凝土温控方面来研究
淋巴瘤和结核病均可累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而PET-CT是可以一次性全身功能、形态同时成像的分子影像设备,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特别在骨骼出现病灶时,淋巴瘤骨骼浸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EMI直接PCI患者治疗后缺血、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不良事件的情况,探讨使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EMI直接PCI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为新闻行业中重要的职位,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观念与工作方法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对此,新闻编辑应当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本文将着
随着计算机信号处理能力的增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双目立体视觉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即模拟人类双眼处理景物的方式
由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增加,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生物治疗由于具有副作用小,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已经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方法。肿瘤疫苗
在大力推进高校学院制改革与管理重心下移的背景下,大学内设学院治理成为当前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密歇根大学学校治理体现着"重心在下,以院为主"的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的干燥根,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例如黄酮、多糖、生物碱和木质素。多糖是板蓝根中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板
界定了大型铁路建设项目的流程管理概念和特征,运用WBS方法分析了由质量和安全系统管理流程等九大流程组成的流程管理体系,利用责任分配矩阵对铁路建设项目的流程管理进行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