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抗原性差异分析

来源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h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猪神经系统紊乱、呼吸系统疾病、生殖障碍和发烧的急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主要损害母猪和哺乳仔猪,主要症状是母猪繁殖障碍,哺乳仔猪神经症状、呕吐及腹泻死亡。2011年底首先在天津暴发免疫过经典疫苗的生长育肥猪表现神经症状而死亡的新流行猪伪狂犬病现象,到目前为止,新暴发的猪伪狂犬病已在我国各个地区流行再度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针对新流行的猪伪狂犬疫情,了解新流行的猪伪狂犬病毒株遗传演化及基因变异状况有利于指导防控净化猪伪狂犬病工作。2018年,福建福州某猪场发生疑似猪伪狂犬病的疫情,取发病猪病变脏器进行核酸检测,确诊为PRV野毒感染,为分析病毒毒力,本研究利用小鼠回归试验、易感细胞接种及间接免疫荧光分离鉴定了一株PRV流行毒,命名为PRV-FJFZ株,之后进一步对PRV-FJFZ株进行毒价测定及g E、TK、g B和g C基因扩增测序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2011年后新流行的基因Ⅱ型猪伪狂犬毒株在g E、TK、g B和g C基因编导的氨基酸序列有多个位点的插入、缺失或替换等。(2)通过g E、TK、g B和g C基因序列比对分析,PRV-FJFZ株与国内各地区2011年后流行PRV毒株属于基因Ⅱ型且位于同一独立的分支,与欧美等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3)通过对PRV-FJFZ株进行毒价测定评估毒力情况,结果显示TCID50=10-7.2/0.1m L,LD50=10-3.56/0.1m L,PRV-FJFZ株对易感细胞感染性强。为进一步分析PRV-FJFZ株的毒力,本文基于实验室PRV流行毒三基因缺失株PRV-GD0304(GD1406TK-/g E-/g I-株)的研究基础,评估了流行野毒与经典疫苗毒血清交叉免疫保护作用。(4)根据血清型分型鉴定标准分析,PRV-GD1406和PRV-Bartha K61毒株间交叉反应程度相关系数R>70%,表明新流行野毒与经典毒株处于同一个血清型的不同亚型没有发生变异。(5)传统毒株PRV-Bartha K61株疫苗仍然有效,对基因Ⅱ型流行毒株呈中亲和力,选用PRV-Bartha疫苗时应选用抗原量高、作用持久、调整免疫程序以确保猪群有较高的抗体水平。(6)选用基因Ⅱ型流行株PRV-GD0304(GD1406TK-/g E-/g I-株)作为疫苗接种后诱导产生中和抗体水平高,对Bartha K61株具有较高的交叉中和能力,提示PRV-GD1406株有望成为预防基因Ⅱ型猪伪狂犬病毒的疫苗候选株,扩大应用范围。(7)血清中和试验采用不同血清(猪抗PRV-GD0304、猪抗PRV-Bartha K61)对分离株PRV-FJFZ进行中和,结果显示猪抗PRV-GD0304对PRV-FJFZ株的中和效价比猪抗PRV-Bartha K61对PRV-FJFZ株中和效价高,说明PRV-GD0304株对PRV-FJFZ株呈现高亲和力,抗原性更加接近。
其他文献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感染猪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易感,是当今猪场普遍存在且难以根除的疾病之一。由于猪呼吸道中同时存在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被认为是新型流感病毒重组的“混合器”。人类史上发生的4次人流感大流行均与猪流感病毒密切相关,严重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可引起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明
毛囊是哺乳动物的皮肤附属器官,是维持皮肤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动物而言,毛囊的衍生物是被毛,具有御寒、防御、保护、传递等的重要作用,也是重要的畜产品之一;对人类而言,头发影响着众多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近年来,世界脱发的人口增多,我国脱发人群逐年增多且趋于年轻化,因此,治疗脱发的研究一直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Jagged 1作为Notch受体的主要配体之一,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参与
吡喹酮是一种广谱的抗吸虫和绦虫的药物,其对血吸虫有特别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吡喹酮适口性差,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低,使它在宠物临床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高吡喹酮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掩盖其苦味,便于饮水给药,本试验选用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药物载体,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吡喹酮-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制备工艺;选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进行物相鉴定;通过对吡
玉屏风多糖(Yupingfeng Polysaccharides,YPF-P)是玉屏风散的有效部位群,在调节免疫、抗应激、抗病毒以及抗疲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YPF-P制剂存在着易被氧化分解、受潮易变质以及不易吸收等缺陷。脂质体(Liposome)是由胆固醇和磷脂组成的,具有类似生物膜双分子层结构的超微球型载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缓释作用以及生物组织相容性等,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给药载
金刚烷胺类药物属于人类专用抗病毒药,对A型流感具有一定的预防与治疗作用。2005年我国农业部第560号公告以禁止抗病毒药物作为兽药使用,但因其对禽流感、新城疫及猪传染性胃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与预防作用,且廉价易得,因此,在食品性动物饲养过程中非法添加的现象较为广泛。金刚烷胺类药物毒副作用明显,耐药率高,且以原型形式代谢。如果金刚烷胺类药物在食品性动物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将以原型的形式残留于食品性动物组
同化激素是一类具有强的蛋白质同化作用,可抑制异化或氧化代谢,提高蛋白质沉积的甾体类物质,具有重要的残留毒理学意义。其中,滥用于畜禽养殖业中最普遍的主要有睾酮、甲基睾酮、黄体酮、群勃龙、勃地龙、诺龙、美雄酮、康力龙、丙酸诺龙、丙酸睾酮及苯丙酸诺龙等。农业部发布的第250号公告明确指示不得在食品动物中添加甲基睾酮、群勃龙等药物。但目前非法将这类药物用于畜禽、水产养殖上的报道仍时有发生。本研究建立了超高
玉屏风多糖(Yupingfeng polysaccharides,YPF-P)已被证明具有显著增强免疫调节的活性。在前期实验中,本课题组已掌握了YPF-P的制备工艺,并对玉屏风多糖中各单糖成分的组成进行了分离与鉴定。为了探索YPF-P的药用价值,拓宽临床应用范围,课题组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得玉屏风多糖脂质体(Yupingfeng polysaccharide Liposomes,YPF-PL)新剂型。
衰老是自然界每个个体生命的必经历程,皮肤是生物体最大的器官,也是机体衰老过程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器官之一。皮肤衰老受时间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受紫外线辐射累积的影响,长时间暴露于UV中会引起皮肤DNA损伤,从而引起细胞衰老、皮肤病甚至皮肤癌等疾病。皮肤作为免疫的第一道屏障,对动物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来源丰富,是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中。由于MSCs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增殖能力强等优点,是干细胞临床应用首选的种子细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猫已经成为人类的重要伴侣动物,饲养量大幅增加,宠物福利也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猫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上常见的疾
犬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临床多发且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常规疗法对病情严重患犬效果有限。干细胞疗法是近十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手段,以人或鼠为模型的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包括肾脏在内的多种组织的损伤展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MSCs治疗犬AKI的研究甚少,其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此,本文用庆大霉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