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元素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ei413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篇论文试图分析和探讨《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元素,以此帮助阐释该小说的主题思想.论文主体包括三部分.第一章分析、揭示该小说的结构与《圣经》中《旧约·出埃及记》的结构相似,借此表达了"美国梦"破灭的主题以及人们逐渐走向精神的成熟:"从我到我们"另一重大主题.第二章着重探讨该小说中主要人物与《圣经》中人物的对应.吉姆·凯西似耶稣·基督.汤姆·约德是圣徒式的人物.约德·妈具有圣母的形象.罗撒香是手足之情和爱的化身.第三章挖掘、探究该小说场景中的《圣经》隐喻.小说的题目出自《共和国战歌》,也是《圣经·启示录》中的一个典故.小说中的干旱和尘土即《出埃及记》里埃及的瘟疫.小说结尾的大雨洪水即《圣经·创世纪》中的大水,象征了毁灭和创造.斯坦贝克在小说中揭露了社会的不公正,赋予了穷苦劳动人民极大的同情.他高度赞扬了他们在寻求生存的斗争中所表现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由于思想等各方面的限制,他未能指明劳动人民如何去争取美好的明天,如何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期盼.
其他文献
介绍了甲基异丙酮的多种合成路线,主要有异丁醛-乙酸法、异丁酸-乙酸法、甲基乙基酮-甲醛法和异戊二烯法.概述了国内外甲基异丙酮的的开发和生产现状,并分析了国内市场现状,
老师的书面反馈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外的研究者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索(见Hillocks1986;Knoblauch&Brannon1981; Krapels1990; Leki1990; Reiche
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利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展示了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的活生生的画面,该文试图对《格列佛游记》中幻想和现实的统一做一些评析.他运用幻想的手法刻画了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总需要一些哲学、美学思想来支撑。T.S.艾略特一生写下了一系列极具独创性的作品。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荒原》的发表给西方文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该文的要旨是在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听说课中建议使用英语教学游戏(ELTG).该文首先介绍了"游戏"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趣味性,合作或竞争,规则和目标,从而体现了游戏和其他活动
安东尼亚·苏珊·拜厄特是现当代英国十分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她的作品类型十分丰富,涉及小说,文学评论。《儿童书》是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于2009年出版并获得“布克奖”提名
针对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相对简单、构件形式单一、多采用标准构件的特点,定制了一套针对中小型桥梁的小型监测管理系统。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和太阳能电池技术,简化系统构架,
该文在前人对于迁移现象研究的基础上,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充,具体、详细地描述外语学习中,母语和外语间存在的多层次的正、负迁移,主要从发音、语法、书写、词汇、思维模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