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问题一直是关系着我们民生和关系着社会稳定的根本性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粮食产业有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和耕地资源等限制,我国的粮食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尤其是主产区农民的收入没有的到保障。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保证农民的收入和粮食供给的稳定,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关的粮食补贴政策,但是仍然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待解决。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粮食补贴政策,包括生产环节的补贴,流通环节的补贴,价格补贴,以及粮食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政策是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粮食的补贴力度,怎样避免高补贴而低效率的局面,采用何种补贴的方式才最能够保证粮食的安全和农民的利益,这是我们继续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的粮食补贴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出发,分析当前我国粮食补贴的实施现状和政策体系,研究我国粮食补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以主产区为重点,剖析为什么在我国政府的补贴力度不大增加,而我国的农户种粮积极性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出现越来越多的抛荒现象?如果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主产区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粮积极性影响的研究综述。包括当前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学者对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粮积极性影响的研究和评价。2我国主产区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粮积极性影响研究的理论分析。主要包括实施粮食补贴政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以及经济学分析,当前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体系以及实施的现状。3我国主产区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粮积极性影响的机制分析。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是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的导向机制,其次是我国补贴政策的创新激励机制,最后是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的宏观调控机制。4采用湖南省、黑龙江省和云南省三个省份2008年的微观调研数据,构建模型,综合研究影响我国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多种因素及作用的机理,探寻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源泉,并根据计量结果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有显著的正影响。4根据实证的结果对我国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