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金属纤维层板层间断裂韧性及冲击响应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iaoyu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纤维层板(Metal Fiber Laminate,FML)层间破坏是一种常见的破坏形式,它不仅会导致强度和刚度的严重降低,并可能导致整个结构的灾难性失效。为了提高FMLs的层间断裂韧性和冲击性能,本文以AZ31B镁合金板材与碳纤维编织/环氧树脂聚合物预浸料(CFRP)粘结界面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粘结工艺,结合双臂悬梁(Double Cantilever Beam,DCB)及端边开口三点弯曲(Three Point End-Notched Flexure,3ENF)实验,使用智能算法确定了新型钎料粘结界面的力学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该纤维/镁合金混杂层板改进的拉伸与冲击性能及增强机理。另外,采用细观力学的研究方法,开发了石墨烯考虑团聚分布的建模程序,对石墨烯增强界面在动态载荷条件下抗脱粘性能机理进行了数值研究。最终系统分析了该混杂层板具有改进的界面I型断裂韧性及优良的抗低速冲击性能的原因。首先采用振动辅助热压技术制备了环氧树脂与镁合金钎料混杂粘结的碳纤维织/AZ31B镁合金碳纤维层合板。通过DCB和3ENF实验测试FMLs层间强度。同时也对该混杂粘结的FMLs进行拉伸性能测试。与树脂粘结的FMLs相比,混杂粘结的FMLs的层间强度较高。FMLs的拉伸强度均会随着纤维体积分数增大而增大,但是混杂粘结的FMLs提高的程度更大,碳纤维聚合物的体积分数从29.5%增加到38.9%时,层合板的拉伸强度从313.5 MPa提高到448.7 MPa。与传统树脂粘结剂相比,层间断裂强度也有明显提高,其中I型断裂韧性提高179.3%。其次,为了提取混杂粘结界面层力学性能而使其可适用于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 Model,CZM),对该粘结层参数进行反演分析。整个过程基于双悬臂梁低速拉伸的实验响应,使用本文中以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为原型改进的优化算法对CZM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最终将反演而得的参数进行有限元计算,其结果与实验响应曲线较为吻合,验证了参数反演的正确性。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所研制的不同构型镁合金基FMLs(Mg-based FMLs)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FMLs的低速冲击响应和失效模式,并与常规树脂粘结的FMLs进行了性能比较。此外,评估了冲击引起的镁基纤维混杂层合板的动态脱粘行为。进一步地,还尝试通过在界面树脂中加入石墨烯纳米片(GNPs)来提高界面强度,开发了考虑石墨烯分布的三维代表体积单元(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RVE)建模程序,从细观力学角对纳米石墨烯/环氧树脂粘结剂力学性能进行预测并分析了纳米石墨烯对镁基纤维层合板动态脱粘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近年来,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介于传统物理静电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储能器件,受到广泛的研究兴趣。超级电容器具有比容量大、功率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等优点,在能源储存领域、便携式电子产品、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及大型工业规模的电力和能源管理等方面有许多潜在的应用。纳米多孔金具有电子传输能力好、比表面积大、制备简单等优点,将纳米多孔金薄膜与赝电容材料如二氧化锰进行复合,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论文
我国将在2030年前后建立具有发电输出功能、氚自持的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作为CFETR装置中最具希望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钨材料中氢同位素驻留量的合理评估及驻留氢同位素的有效去除,是装置安全设计和稳定运行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采用气相热充法向钨材料中引入氘,系统考察了晶粒尺寸及掺杂元素对钨中氘驻留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并评估了热解吸法和氢同位素交换法对钨中驻留氘的去除效率。首先,对
高温合金因其自身的性能优异,在许多领域的高温元器件上得到了应用。本文利用一种新型离子渗氮技术——双阴极辉光离子渗氮对高温合金GH901进行了渗氮,提高合金表面性能,以扩大合金应用范围。文章中,在510℃、560℃、610℃下分别对合金进行离子渗氮处理20、40、60h,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能谱仪(EDS)等考察了高温合金渗氮层
随着全球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纷纷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泰国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与世界各国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相适应,但由于产业发展的历程、经济发展基础的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泰国产业结构的时空演进以及产业结构转换的驱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选题、方法,并梳理了产业结
学位
大型空间结构具有大尺度、轻质量、大柔性等动力学特征,由于空间中没有大气阻尼,一旦受到热辐射冲击、空间碎片冲击等外部干扰,所引起的结构振动很难在短时间内衰减。因此,需
供体-受体-供体(D-A-D)型共轭聚合物具有颜色变化丰富、光学带宽低、结构及性能易调控等优点,在电致变色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及良好的应用前景。尽管目前在材料开发、器件制造和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高性能D-A-D型电致变色共轭聚合物的合理设计和柔性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图案化仍然是该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前人对D-A-D型共轭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供体单元结构的修饰,对受
深空探测活动已经成为空间科研活动的热点,包括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都在积极进行深空探测活动。与此同时,由于深空探测的资金投入大,探测周期长,科技水平高等因素,人们对深空探测追求的回报也不断提高。先前将探测器送达目标天体,传回图像等数据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希望探测器能够着陆在天体表面,获取岩石土壤样本并带回地球开展研究。而这就要求探测器能够在天体的表面实现软着陆。着
钒-氧化物在临界温度(T_c)会表现出独特的绝缘体—金属相变特性,并伴随着电阻和近红外波段透过率的突变行为。二氧化钒(VO_2)的T_c为68℃(最接近室温)。在低于T_c时,VO_2薄膜是高电阻的绝缘体,在高于T_c时显示出金属态。晶体结构在相变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即从低温绝缘体单斜结构变化到高温四方金红石结构金属相,且晶格结构变化可逆,故VO_2薄膜的相变特性也可逆。这种独特相变行为可以在光电
贫燃预混燃烧(Lean Premixed Combustion,LPC)是一种通过降低当量比,从而有效降低污染物生成的清洁燃烧技术。但LPC燃烧不稳定性问题(如燃烧振荡、吹熄、回火)等成为亟待解决攻克的关键症结。贫燃预混燃烧中火焰宏观形态的转变被认为是燃烧不稳定出现的前兆,其诱发机理复杂,不仅与当量比、旋流数、燃烧器结构等密切相关,而且涉及到旋流燃烧室内火焰与流场的耦合作用过程。目前,针对火焰宏观
一直以来,人类从未停止对太空的探索,近地航天活动日益增加,比如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立,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然而频繁的近地航天活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地球同步轨道资源有限,而在这个轨道上失效的卫星,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占用了珍贵的轨道资源。对于这一战略性资源,以卫星维修、寿命延长和轨道垃圾清除为目的的在轨服务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