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贫燃预混燃烧(Lean Premixed Combustion,LPC)是一种通过降低当量比,从而有效降低污染物生成的清洁燃烧技术。但LPC燃烧不稳定性问题(如燃烧振荡、吹熄、回火)等成为亟待解决攻克的关键症结。贫燃预混燃烧中火焰宏观形态的转变被认为是燃烧不稳定出现的前兆,其诱发机理复杂,不仅与当量比、旋流数、燃烧器结构等密切相关,而且涉及到旋流燃烧室内火焰与流场的耦合作用过程。目前,针对火焰宏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燃预混燃烧(Lean Premixed Combustion,LPC)是一种通过降低当量比,从而有效降低污染物生成的清洁燃烧技术。但LPC燃烧不稳定性问题(如燃烧振荡、吹熄、回火)等成为亟待解决攻克的关键症结。贫燃预混燃烧中火焰宏观形态的转变被认为是燃烧不稳定出现的前兆,其诱发机理复杂,不仅与当量比、旋流数、燃烧器结构等密切相关,而且涉及到旋流燃烧室内火焰与流场的耦合作用过程。目前,针对火焰宏观形态、火焰-流场耦合作用机理与火焰形态转变之间关联行为的科学问题,国内外前沿多以平面激光诊断技术为基础,开展实验研究。本论文在进行充分文献调研和平面三维激光诊断实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拓展了旋流流场三维空间诊断技术,实现了测量方法的创新,为更深入探索旋流燃烧不稳定机理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的主要工作与成果包括:(1)构建了贫燃预混旋流燃烧实验平台,包括2D/3D激光诊断系统、旋流燃烧模型燃烧室、流化床示踪粒子发生系统器、数据采集系统与控制系统和气源供给系统。平台可开展包含2D-PIV(2D2C)/Stereo-PIV(2D3C)/Tomographic PIV(3D3C)在内的多种流场测量、OH*火焰自发光火焰形态诊断和流场-火焰同步测量,并具备流场重构、数据与图像后处理能力。以此作为旋流燃烧室内宏观火焰形态转变及对应流场耦合作用的研究基础,开展并完成了本文研究工作;(2)旋流燃烧室的2D空间诊断。研究表明,无论冷态还是热态,流场均呈现“两区双层”结构,即中心回流区、外回流区、内剪切层和外剪切层。同时,对比同步拍摄的瞬态火焰-流场宏观结构,发现旋流火焰受流场内的涡结构影响而变得扭曲和卷曲,同时发现由于流动不稳定性,流场中外回流区回流的流体卷吸火焰锋面,导致火焰脱离剪切层,随着流体的回流而传播到上游的外回流区导致了火焰由紧缩型变为M型。(3)旋流燃烧室的3D空间诊断。研究表明,旋流燃烧室内三维流场呈螺旋式上升结构,随着旋流数增大,压差导致燃烧室中央流动逆流,即形成中心回流区,可起到点火源的作用;在相同的入口条件下,在燃烧室喷嘴附近产生了内外两层大尺度旋涡,这些大尺度涡受流场的拉伸和剪切作用逐渐衰减和破碎,随着流场向下游发展,这些涡在下游分解成小尺度涡旋,并最终通过湍流扩散和粘性阻尼消散。本文工作为研究和设计工业贫燃预混燃烧室提供了一些参考价值,并为更深入探索三维空间旋流燃烧不稳定机理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重金属离子的污水排放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当前的技术很难满足日后对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的发展需求,这使得高效、经济去除工厂中排放的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变越来越重要。本论文以湘潭本地的海泡石为载体,分别采用液相氧化还原法和共沉淀法将二氧化锰和氧化镁两种金属氧化物负载在海泡石上,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Cd2+的吸附。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备和吸附条件对吸附剂的影响,并考察吸附
磨料水射流切割是一种在切割过程中不会产生热量的特殊加工技术,使其适应范围十分广泛。一台超高压磨料水射流机床的造价昂贵,且结构比较复杂,部件与部件之间的耦合关联紧密,如果故障发生,而操作人员仅依靠自身经验去判断故障原因,往往会使得超高压磨料水射流切割机床得不到及时诊断,导致设备受到严重破坏,给企业和人员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对超高压磨料水射流切割机床的故障预警与诊断技术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本文针对超
近年来,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介于传统物理静电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储能器件,受到广泛的研究兴趣。超级电容器具有比容量大、功率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等优点,在能源储存领域、便携式电子产品、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及大型工业规模的电力和能源管理等方面有许多潜在的应用。纳米多孔金具有电子传输能力好、比表面积大、制备简单等优点,将纳米多孔金薄膜与赝电容材料如二氧化锰进行复合,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论文
我国将在2030年前后建立具有发电输出功能、氚自持的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作为CFETR装置中最具希望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钨材料中氢同位素驻留量的合理评估及驻留氢同位素的有效去除,是装置安全设计和稳定运行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采用气相热充法向钨材料中引入氘,系统考察了晶粒尺寸及掺杂元素对钨中氘驻留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并评估了热解吸法和氢同位素交换法对钨中驻留氘的去除效率。首先,对
高温合金因其自身的性能优异,在许多领域的高温元器件上得到了应用。本文利用一种新型离子渗氮技术——双阴极辉光离子渗氮对高温合金GH901进行了渗氮,提高合金表面性能,以扩大合金应用范围。文章中,在510℃、560℃、610℃下分别对合金进行离子渗氮处理20、40、60h,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能谱仪(EDS)等考察了高温合金渗氮层
随着全球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纷纷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泰国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与世界各国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相适应,但由于产业发展的历程、经济发展基础的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泰国产业结构的时空演进以及产业结构转换的驱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选题、方法,并梳理了产业结
大型空间结构具有大尺度、轻质量、大柔性等动力学特征,由于空间中没有大气阻尼,一旦受到热辐射冲击、空间碎片冲击等外部干扰,所引起的结构振动很难在短时间内衰减。因此,需
供体-受体-供体(D-A-D)型共轭聚合物具有颜色变化丰富、光学带宽低、结构及性能易调控等优点,在电致变色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及良好的应用前景。尽管目前在材料开发、器件制造和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高性能D-A-D型电致变色共轭聚合物的合理设计和柔性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图案化仍然是该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前人对D-A-D型共轭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供体单元结构的修饰,对受
深空探测活动已经成为空间科研活动的热点,包括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都在积极进行深空探测活动。与此同时,由于深空探测的资金投入大,探测周期长,科技水平高等因素,人们对深空探测追求的回报也不断提高。先前将探测器送达目标天体,传回图像等数据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希望探测器能够着陆在天体表面,获取岩石土壤样本并带回地球开展研究。而这就要求探测器能够在天体的表面实现软着陆。着
钒-氧化物在临界温度(T_c)会表现出独特的绝缘体—金属相变特性,并伴随着电阻和近红外波段透过率的突变行为。二氧化钒(VO_2)的T_c为68℃(最接近室温)。在低于T_c时,VO_2薄膜是高电阻的绝缘体,在高于T_c时显示出金属态。晶体结构在相变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即从低温绝缘体单斜结构变化到高温四方金红石结构金属相,且晶格结构变化可逆,故VO_2薄膜的相变特性也可逆。这种独特相变行为可以在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