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小干预度原则的既有多层住宅节能改造模式研究——以天津地区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85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对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这使得节能减排工作迫在眉睫。我国现阶段既有多层住宅存量较大,且多为不节能建筑,这将造成能源极大的浪费。虽然,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既有住宅节能改造工程已大规模开启,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是节能改造所需成本高,住户接受节能改造的意愿不高;另一方面,大规模的节能改造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住户的正常生活,也不利于对既有城市风貌的保留。因此,提供一套有针对性、适宜性的节能改造模式成为当前节能改造工程的首要任务,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按照问题探源——模式比较——方案设计——模拟分析的逻辑思维对既有多层住宅节能改造模式进行研究。首先,在系统了解和总结国内外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手段,针对天津既有多层住宅展开深入研究;然后,从“节能性、经济性、既有风貌延续性”三位一体的视角,以“最小干预度”为原则,提出一套具有适宜性和科学性的天津既有多层住宅的节能改造模式,并与现行节能改造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在最小干预度节能改造模式的指导下,构建一套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方案;最后,选取“天津大学新园村一期”对所设计的技术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在最小干预度节能改造模式下既有多层住宅节能改造所能达到的目标值。  本文以提高既有住区住户生活质量、实现既有住宅的可持续发展和保留既有城市风貌三方面为出发点展开深入研究,以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节能改造模式,为今后天津既有多层住宅节能改造提出新思路。
其他文献
中国城市在经过了30年的急速发展后,正在经历着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转型,立足于品质、活力和民生,强调“内涵式发展”的存量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历史地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将位于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如何恰当地处理来自各个方面的设计要求,适应环境,对话历史并实现自我的时代价值,将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
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城市交通状况恶化、邻里关系冷漠、公共服务设施及景观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不断凸显,原有封闭式住区已逐渐无法适应当前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各种公共交往活动的集中场所,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城市环境,其环境活力的营造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环境活力的
人对于外界世界的认知,依靠对外部信息的获取,其中90%以上依靠眼睛完成,建筑艺术主要通过视觉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将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借鉴到建筑学中,建筑场是指一定范
由于建筑本身及其内外环境控制的复杂性,有时仅通过定性分析无法确定设计方案的优劣,比较其对环境各种影响的大小。定量计算需要的大量建筑模型数据输入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又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伴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确立、房地产事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方式的转变,容积率指标成为衡量土地开发强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发展,城市居住用地
回忆和纪念这种情感的需求是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后人的本能。纪念性建筑作为人类寄托情感的物化形式,能让人宁静的反思现实、凝聚幽家民族精神、增强自身文化归属感,而这些
空间管制是政府为了协调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以空间政策为手段,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分类控制与引导的过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无序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城市滨海区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心理感受。随着游憩的概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滨海游憩空间作为城市滨海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旅游休闲的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