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生工程师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杨若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1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竞争环境迫切需要大批优秀工程人才,加快工程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工程师意愿问题是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可理解为工科生对工程专业满意度与职业认同的现实表现,也可认为是对工程人才培养改革评价的风向标。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关注到当前发展形势下的工程人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及工程人才改革导向需要的问题,探讨工科生的工程师意愿问题,认为工科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和发展对其工程师意愿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工科生的背景特征以及学习投入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工科生的工程师意愿。本研究主要探究背景特征和学习投入对工科生工程师意愿造成的影响。利用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开发的工科生培养与发展调查(National Engineering Student Survey,NESS),选取2078名全国四年制工科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的学习投入情况和当前工程师意愿,重点关注:目前工程师职业发展是否保持较高的职业吸引力、背景特征与工程师意愿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投入是否影响工程师意愿的转变。文章借助于SPSS 25.0版本对NESS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工科生学习投入总体水平良好,部分环节较为薄弱,课外参与、生师互动方面的得分较低;第二,工科生工程师意愿较强,工程师职业吸引力较大,超过半数入学前没有工程师意愿的学生在经历大学阶段的学习后形成了工程师意愿;第三,背景特征影响工科生工程师意愿,性别、院校层次、年级、专业对工程师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男性工科生表现出比女性更高的工程师意愿倾向,原985高校与普通院校工科生的工程师意愿相比较低,大一学生的工程师意愿较为强烈,大二、大三学生的工程师意愿较低,材料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师意愿低于电子信息类学生;第四,学习投入有效增强工科生的工程师意愿,内外部学习动机、同专业的生生互动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投入能够正向影响工科生的工程师意愿,提高工科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可以促进其形成工程师意愿。综上研究发现与结论,笔者认为学习投入对工科生的工程师意愿总体上具有促进作用,为增强工科生的工程师意愿,助力培养卓越工程师,仍需在各方面加以完善:(1)积极营造工程课外参与活动氛围,提供实习和科研机会;(2)重视人才培养的“入口关”,帮助工科生提高工程专业认同感,保持较高的工程师意愿;(3)考虑背景特征对工科生工程师意愿的重要作用,鼓励女性工科生参与工程相关工作,吸引研究型大学工科生留在工程领域,构建连贯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快探索传统工科改造升级路径;(4)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业期望;(5)完善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满足工科生学习的现实需要。
其他文献
《庄子》中的“仁”以孝亲、敬贤、爱民为内涵,“义”以定尊卑、长幼之序为内涵,二者作为人性内容、行为规范、治理手段与价值标准,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庄子》认为,仁义的伦理属性是人为赋予的,其中存在偏私,应当以“至仁”“至义”超越其偏私的成分,但“至仁”“至义”仍不足以作为终极价值标准,还须以道德“退仁义”。首先,“退仁义”是以仁义为相对价值,不能作为规范世间的终极标准,唯有作为万物本根的道,与
学位
《晉書》由唐代房玄齡等人編纂而成,史料豐富,面貌複雜。何超爲之隨文作注,因成《晉書音義》。其注音釋義主要針對《晉書》中的疑難生僻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唐時代的語音面貌,也是學者探求中古時期字詞音義關係的重要材料。論文明確將何超音注材料作爲音義匹配研究的主要對象。何超所注音切凡6700條(包括重複),其中反切4418條,直音2254條,協韻12條,如字6條,某某之某3條。在音義匹配的原則下,回歸《
学位
稳定性是罗尔斯证成公平正义理论的关键性论证之一,在其学术生涯的两部重要著作《正义论》与《政治自由主义》中都以相当的篇幅讨论了正义观念的稳定性问题。稳定性问题引发了罗尔斯的“政治性转向”,因而基于《政治自由主义》的稳定性问题研究成果丰富;而诸论者对《正义论》中的稳定性研究却付之阙如。然而,稳定性问题即使在《正义论》中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甚至核心的位置。《正义论》的写作目的正是为英美政治哲学中占据主流地位
学位
慎子借助道与法的关联,从道家思想里提炼出法之精神,慎子哲学的关键之处在于以道论建构惟法是依的社会秩序。慎子将道理解为自然理则和规律,道具有客观的、超越的绝对价值,因而慎子主张道是社会规范的合理性来源,并将大道之特征赋予法。法得以建立是基于道与法的会通,且法与人之自为的本性相合,慎子据此建构起以法为核心,势、术兼用的政治哲学体系。法的精神即是道的精神,这种精神因循了大道的无偏无私,公平是道法思想的底
学位
词汇语义网络研究认为词或概念在心理词库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语义上相互关联形成网络。传统心理实验只能着眼于少量词汇之间的语义关系,不能揭示词汇语义网络结构的更多复杂层面。网络分析能够探究真实和人工网络中节点之间如何相互关联建立连线,将这一方运用于词汇语义研究,能够揭示单词的连接和交互模式。本研究运用网络方法探究二语词汇语义网络如何随二语水平的增长而变化。为此,我们对中国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组英语学
学位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臻完善、行稳致远,需要大学生有充分的制度自信和坚定的政治定力。近两年来,新冠疫情肆虐与反复加剧了世界格局的变化,而中国人民在抗疫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凸显出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蕴含丰富的内涵,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光辉和抗疫斗争实践的智慧,具有涵养和培育大学生制度自
学位
随着“佛系”话语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流传与发酵,越来越多大学生自我标榜为“‘佛系’大学生”,这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出独有特征。为了解“佛系”标签下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归纳出“佛系”标签下大学生的价值观表征,并通过实证调查深入研究其价值观特点,总结其价值观问题,最后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与价值观的相关论述为基础进行问题归因,提出应对之策。通过文献研究和
学位
高等教育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高等教育分工理论、筛选理论与推拉理论,合并运用2015、2017与2018年CGSS微观社会调查数据库,以贫困脆弱性为研究视角,测算了个体未来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并以此作为相对贫困的替代变量,运用工具变量法(IV)与Heckman二阶段法相结合的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高等教育改善相对贫困的因果性效应与不同类型、层
学位
研究生导师作为培养研究生的主力军,其责任履行情况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重大影响。近年来,研究生导师责任范围呈不断泛化趋势,从最开始的研究生导师主要承担学术科研指导工作,到之后增加了多项导师责任内容,更于2018年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这项规定引起巨大争议,不少研究生导师深感压力重大,加之受研究生扩招影响,研究生数量不断增长,生师比持续上升,导致导师难以顾及所有研究生,
学位
大学生学习内卷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议题,意指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盲目追求漂亮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个人能力发展,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学业成就中学习成绩和能力发展的严重脱节。批判性思维能力强调对观点、假说、论据、论证、解释、推理等持谨慎态度,是一种合理的、反省性的思维,要求在科学、合理、有效地质疑和反思下寻求独立判断,可以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学生能力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项高阶能力。本研究拟从学生发展这一维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