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认同的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创新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mp3j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视和创新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既是应对现实环境挑战,促进大学生思想意识良性化发展、实现德育功能中意识形态功能的必然选择,亦是我国培养有思想、有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接班者、巩固和扩大共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内在要求。这是一个兼具教育理论价值和政治现实价值的课题,以组织认同为视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进行研究,是剖释这一重要课题的新尝试。“基于组织认同的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的主要立意,是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中“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原理为指导,以组织认同为视阈,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贯穿线,对组织认同和思想引领工作的逻辑关联性进行研究,分析认同视野下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创新的理论重要性和现实必要性,提出认同理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创新对策。本课题将“组织认同”和“大学生思想引领”并作研究对象,探索组织认同与思想引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组织认同下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面临的困境,旨在发掘出组织认同视野下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创新的出路,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持续蓬勃发展。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组织认同理论、管理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等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内容主要围绕组织认同和思想引领工作的逻辑关联的研究;组织认同与大学生个体组织化关系研究;大学生个体组织化的表现形态、动态复杂性和衍变异化的研究;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现状研究;组织认同理论下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创新的对策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价值、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和创新以及界定“组织”、“认同”以及“组织认同”等相关概念;第二部分,阐释组织认同的内涵和本质、梳理组织认同与思想引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此乃该课题得以研究的理论性基础;第三部分,一方面,对大学生个体组织化的表现形态、动态复杂性和衍变异化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现状展开研究,综合性对组织认同视野下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面临的种种困境进行厘清,此乃该课题得以研究的现实性基础;第四部分,主要任务是将大学生组织化的客情和我国思想引领工作的现状相结合,从目标体系的确立、工作系统的优化以及引导方法的创新三方面着手,综合、系统并持续地推进组织认同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创新。第五部分,综合且客观地对该课题进行总结和展望。综上,组织认同和思想引领具有内在逻辑关联,认同理论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视角价值,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组织认同视野下大学生思想引领面临的困境为现实起点,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工作目标、工作体系和工作方法等层面提出创新建议。
其他文献
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这部小说记述了大量的敬谦词语。本论文属于专书专题研究,主要采用穷尽统计与举例论证分析相结合,微观探究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创造性地对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下,海外留学、出国访学、海外博士后工作等国际化经历越来越受高校和教师的重视,具有跨境国际化经验的教师在聘用和晋升中也备受高校青睐。本研究借鉴
作为计量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量测试技术在各个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流量标准装置是检定/校准各种类型流量计及研究流量计量测试方法的标准设备,装置的综合检测能力直接
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枯燥、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特点,将Multisim仿真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通过在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教学、验证性实验和设计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具有独立地位的应用经济学理论学科,其理论源于工科的管理工程与技术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是技术经济和管理相结合,技术因素的作用渗透到管理学理论
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交往的重要场所,运用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发展,思想政治教
标准化是提高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和服务质量,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我国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思想认识、标准制定、理论研究
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价是新时期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教师职称分类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结合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按照以人为本和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理念,通过科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其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确定方向、规范引导的作用。但是在当今世界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夯实,在原先比较薄弱的前提下,我国农村边远地区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广大农村地区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