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仲夏夜之梦》的狂欢化特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6014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赫金(M·Bahktin)(1895-1975)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构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涵盖神话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语言学、文艺学等众多学科,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巴赫金理论随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热被引入中国,90年代,我国形成了巴赫金研究热。自觉运用狂欢化诗学解读作家作品始于1982年夏仲翼先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和小说复调结构问题》,此后莎士比亚、乔伊斯、福克纳、莫言等作家作品也被从狂欢化角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读。迄今为止,用狂欢化诗学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的文章仅有几篇,其中较为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的文章只有一篇,有关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许多狂欢化问题,如莎剧中的对话性、时空体的特点、人物语言的狂欢化特点等都未得到厘清。因此,本文拟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并结合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方法,对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进行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期望能全面揭示其狂欢式、狂欢式世界感受以及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的狂欢化特征,尤其是其森林世界狂欢化的时空体特征。同时,本文还以莎剧检视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以《仲夏夜之梦》实际存在的对话性特征,对巴赫金认为戏剧不存在对话性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狂欢式”——首先,从历时的角度追溯狂欢节的源头——古希腊的酒神祭典。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狂欢节与戏剧是同源的,因此二者在思想上不可避免地有着某些关联。然后,解读了《仲夏夜之梦》中各种节日庆典与狂欢节仪式的关系,本文认为剧中出现的仲夏节、五月节、婚礼、假面戏剧等都是比较典型的狂欢型的节日庆典。 第二部分:“狂欢式的世界感受”——解读仪式背后的文化精神内核即狂欢式世界观,结合文本分析了这种世界观包括的交替、更新的精神和平等对话的精神。在这部分中与巴赫金否定戏剧具有对话性的观点进行辩难,结合文本论证了《仲夏夜之梦》的对话性的存在。 第三部分:“狂欢化”——深入分析《仲夏夜之梦》的情节、人物形象、时空体和语言的狂欢化特点。剧中雅典郊外的森林在时间上的凝固性和空间上的非现实性特点构成了独特的梦幻时空体,这个时空体具有时空的虚拟性、情节的浓缩性、人物情欲的夸张性等特征。《仲夏夜之梦》还具有荒诞的情节,狂欢化的人物形象,
其他文献
文章从经济学出发,以人性假设角度论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以外部性角度阐述企业社会责任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根本方法,并构建企业与政府的博弈矩阵分析企业社会责任践行的条
以对甲氧基苯乙酮和溴素为原料,甲醇作溶剂,合成对甲氧基-α-溴代苯乙酮.最佳的合成条件为:n(对甲氧基苯乙酮)∶n(溴素)为1∶1,反应时间5h,收率达90.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表外融资发展迅速,不仅在形式上日趋复杂,而且在企业的融资结构中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增大,从会计实务的发展来看,表外融资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企业作为粉饰会
对于传统的微弱信号时域检测方法,输入信噪比门限受到一定限制,很难进一步降低,基于混沌的检测方法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检测性能达到了很低的信噪比。本文针对此内容展开分
社区的种类很多,在本文中特指城市社区。社区是社会的基层单位,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石。要建设好和谐社区,关键就是把社区居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坚持服务社区居民,始终把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颇负盛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以卓越的教育实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他的爱情教育思想是教育思想史上的首创。然而,我
自2002年4月发现高温加工食品中存在丙烯酰胺以来,丙烯酰胺的问题一直成为食品安全热点之一。在我国,一些传统的油炸食品也面临丙烯酰胺问题带来的影响,因此,如何抑制这类食品中
本文针对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问题,分别从创设情境、培养文化认同、联系古今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方法。
针对当前边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力量分散、效能不高”等问题,新疆边防委员会积极开展军地联合“管边控边建边”机制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工作试点,认真探索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它要求人们能够自主地去获取、应用和创造新知识,因此自主学习将是适应学习型社会的最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