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L1黄土及S1古土壤高分辨率古环境信息提取的初步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完整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作为第四纪古环境三大支柱记录之一,储存了2.5 Ma B.P.以来丰富的地学—生物学信息。洛川剖面是黄土高原的标准剖面之一,为研究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由于对古环境信息提取技术的限制,洛川黄土短时间尺度占环境信息的研究并不多。在利用各种方法提取古环境变化信息的同时,加强对洛川黄土地层高分辨率古气候替代性指标的研究,进一步认识环境演化序列气候突变事件发生的年代和持续时间,研究影响古环境演化的因子及各因子间相互作用机制,有可能为未来预测环境演变提供参考信息。  本文利用多尺度微观结构研究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图像处理技术,对洛川L1黄土和S1古土壤的微观结构、矿物组分和粒度分布进行研究,提取了氧化物矿物石英族(石英)、碳酸盐矿物(白云石、方解石等)和硅酸盐矿物(长石、伊利石、云母等)的粒度分布,并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研究的结果为:(1)百年尺度上,洛川L1黄土、S1古土壤的石英、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粒度分布曲线的分布和相对含量高低有各自明显的特征:石英与硅酸盐矿物的累积分布曲线基本趋势一致,碳酸盐矿物的峰值与前两者不同;(2)碳酸盐矿物与硅酸盐矿物是对地质时期古气候变化较敏感的矿物,其粒度分布曲线峰值具有一定的古环境意义。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替代性指标来指示古气候的变化;(3)黄土中高分辨率古气候信息提取的测试技术具有一定的数据支持,初步表明洛川L1黄土剖面较S1古土壤更适合用于短时间尺度的高分辨率剖面。
其他文献
自从Granger (1981),Engle (1987)首先提出协整概念近二十年来,协整分析已经成为计量经济分析的标准工具,两位学者亦因在此领域内的卓越贡献而荣获200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我国煤层气储量大、煤层气储层渗透率低、煤层气开采利用程度很小、矿井瓦斯灾害事故频发。利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不能直接找出突出煤层中瓦斯富集区,但是可以利用地球物理探
非饱和土强度及变形指标的获取耗时长、理论复杂且测试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引入饱和度或者含水率来代替非饱和土公式中的吸力,但由于饱和度与吸力之间存在的滞回效应
跃进二号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小层多,砂体薄,断裂发育,相带窄,相变快,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特征受沉积相带影响很大。现阶段开展相控下的测井
高密度地震技术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较快的物探技术之一,使用该方法获得的地震资料较好地解决了压制噪音、提高分辨率和保真度等难题。但同时也存在着高频段信噪比低、弱信号被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地球物理反演实践过程中,反演结果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国民生产与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反演质量,地球物理工作者往往采用多种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多种方式反演,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开发一种石材多面数控磨抛机床,该数控磨抛机能够在一次装夹中完成除底面外的多面磨削和抛光,大大提高了设备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