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赤潮藻对磷的生态生理响应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现场调查、现场船基围隔和室内培养实验等手段,研究中国近海若干海区浮游植物的磷营养限制与胁迫状况,选取几种典型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研究该赤潮藻对营养盐(主要为磷)的生态生理响应,探讨赤潮藻的磷竞争策略,分析赤潮藻在磷营养代谢上的竞争优势及其机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现场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P)结果表明,东海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高发区、台湾海峡的南部海区、厦门港等研究海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磷胁迫。其中,又以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高发区的磷胁迫状态最为严重。结合现场营养盐、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PA)及营养盐加富围隔实验数据,表明,春季长江口赤潮高发区内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磷营养盐的限制。台湾海峡南部近岸上升流区,水华发生导致浮游植物的磷胁迫加剧。2002年、2003年和2005年春季(4 ~ 5月),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高发区内,浮游生物群落存在磷胁迫状况(2005年春季长江口外近岸水域除外),这一胁迫程度在2003年春季东海原甲藻赤潮爆发期间有所加剧。APA粒径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是AP主要的提供者。2005年春季,高比例的酶标记荧光(ELF%)表明优势种甲藻受到显著磷胁迫,是该海区AP的主要贡献者,硅藻和金藻几乎不存在磷胁迫。2004年夏季(7 ~ 8月),台湾海峡南部海区,浮游植物群落受到磷胁迫。在近岸上升流区内,水华发生导致浮游植物的磷胁迫程度加深。高比例ELF%表明甲藻受到严峻的磷胁迫,此外优势种硅藻,如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 glacialis )、菱形海线藻( 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和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的磷胁迫程度也较为严峻。2005年冬季(3月),海区浮游植物的磷胁迫程度有所缓解。2.海区AP调控机制非常复杂,受多因子(包括温度、盐度、pH、溶解氧、营养盐的浓度与比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丰度)共同作用,且不同因子的作用效力不是一定的,随海区实际情况有所改变。多数情况下,营养盐是调控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阅读欲望;注重多学科的交融,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等都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情境 交融 互动 体验 学习方式 提问 范读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149-01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欲望。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
以废轮胎胶粉为原料,在体积为500 m L的间歇反应器中开展了胶粉液化制取液化油的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胶粉粒径和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通过密度、元素分析、高温模拟蒸
本文利用南黄海辐射沙洲附近海域现场测量的悬浮体和光谱数据、遥感影像、沙洲陆侧岸滩剖面实测资料、苏北近岸海图水深数据,综合分析了本区文献资料,借助遥感影像处理和GIS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水平与物质基础又反作用于城市建设管理,在城市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生态环境与低碳建筑管理的重要性,城市
身份认同问题是目前十分重要的研究问题。在美国,身份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研究课题,它还是一个少数族裔非常关心的现实问题。作为美国的少数族裔,美国华裔对身份认同问题十分关
六安市有板栗面积106万亩,是70年代板栗总面积的10倍,主要分布于金寨、舒城、霍山、裕安、金安五个县区的山区和部分丘陵岗区。随着栽植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板栗病虫害发生危
高精度GPS测量定位的主要误差源是多径效应,对系统精度的影响很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CDMA盲参数估计的方法。首先通过盲参数估计计算出直接信号和多径信号的时延和角度向量,然
基于正则化技术的稀疏成分分析方法可同时完成模型选择和参数估计功能.现分别从迭代算法的设计和对应岭估计的构造两方面切入,研究正则化函数的选取及特点,并深入分析其模型
尽管近年来对外汉语教材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加,但针对教师用书的研讨却很少。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对七套汉语教材和三套英语教材的教师用书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教师用书的体例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构建一个三维水质模型和物理-生物耦合模型,并以胶州湾为研究对象,讨论该海域与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的水体交换与营养盐收支过程,为富营养化多年际变化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