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化修饰调控TDP-43蛋白和蜂毒肽的机理及应用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oy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酸化修饰是最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哺乳细胞内大约三分之二蛋白质存在一个或者多个磷酸化修饰。细胞常通过磷酸化修饰调控多肽和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因此磷酸化修饰与众多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和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FTLD)患者的神经细胞中,存在大量的TDP-43蛋白及其C-端片段(C-Terminal Fragments)的聚集体。这种聚集体常被高度磷酸化修饰和泛素化修饰。研究证实TDP-43相关蛋白的磷酸化修饰水平与疾病进程具有相关性,表现为疾病晚期患者中,TDP-43相关蛋白的磷酸化修饰水平会显著增加。但是目前关于磷酸化修饰调控TDP-43相关蛋白病理功能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晰,其主要原因是难以获得特定位点翻译后修饰的TDP-43相关蛋白。为了准确研究以上问题,本论文选取TDP-43蛋白C端结构域,即TDP PLD蛋白作为模型,结合蛋白表达与化学修饰等多种方法,设计新型合成路线,首次合成了无纯化标签的野生型w TDP PLD蛋白和404位丝氨酸磷酸化修饰的p TDP PLD蛋白。证实了p TDP PLD蛋白比w TDP PLD蛋白聚集速率更快、细胞毒性更显著且传染能力更强。这说明病理相关的404位磷酸化修饰可诱导TDP PLD蛋白产生更强病理功能。因此抑制TDP-43蛋白的404位磷酸化修饰将成为治疗ALS和FTLD疾病的潜在靶标。基于磷酸化修饰对TDP PLD功能的调控研究,本论文利用磷酸化修饰作为调控蜂毒肽及其衍生物功能的手段,开发了碱性磷酸酶(ALP)诱导的功能获得策略用于增强蜂毒肽及其衍生物的细胞选择性,从而选择性杀伤癌细胞。具体来说,通过筛选磷酸化修饰位点,获得功能缺失型磷酸化修饰的蜂毒肽衍生物。该磷酸化多肽可在体外和细胞表面响应ALP的调控,被去磷酸化,从而恢复膜裂解能力。因此该磷酸化多肽可识别并选择性杀伤高水平表达ALP的癌细胞,同时极大地减少对正常哺乳细胞的毒副作用。这一基于磷酸化修饰调控和ALP酶活性的靶向杀伤策略,不仅可以增强蜂毒肽及其衍生物的细胞选择性,也可应用于其它生物活性分子,提高靶向性。研究磷酸化修饰调控多肽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机制是理解生命活动动态性的重要切入点。借鉴于大自然精妙的调控策略,人们可利用磷酸化修饰赋予生物活性分子新的功能。
其他文献
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ransistion Metal Chalcogenides,TMCs)具有超薄的平面结构、丰富的元素组成和性质,为未来集成电路的构建提供了可选择的新材料。二维材料作为结构基元经过面内拼接或层层堆叠形成异质/相结构,此类结构蕴含着新奇的物理现象,可用于构筑新功能器件,为解决二维器件加工和实用化所面临的问题提供新思路。然而,二维异质/相结构的构筑与器件研究还面临诸多挑战,主
现代社会对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不断提升,然而频谱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对无线通信系统的精确度以及抗干扰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滤波器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核心器件,具有抑制特性的高温超导滤波器与双工器具有插入损耗低、带外抑制能力强的特点,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未来无线通信系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高带外抑制性能的低频窄带、宽抑制性能的超宽带高温超导滤波器以及高隔离度的高频高温超导双工器,研究内容是目前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石墨烯的发现者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他们用最简单的机械剥离的办法将这种在理论上绝对零度时存在的神奇材料在常态下制备出来。自此开启了全世界科学家投身各类二维纳米材料研究的热潮。石墨烯——这种仅由单层碳原子所组成的二维纳米材料,亦可视为准二维的理想电子气体。作为零带隙半导体,其特殊的能带结构使之在电学、光学等多方面具有极其优异的物
在并行程序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当代社会,保障并行程序的高效运行尤为重要。然而,系统软硬件故障和共享资源争抢等因素会导致并行程序出现性能故障,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甚至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如何检测与规避并行程序的性能故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尽管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但现有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集中体现在:检测性能故障时,引入的性能开销过大,检测结果不易解读;规避性能故障时,对程序特征和系统特性
滤波器由谐振器级联而成。谐振器级联理论是滤波器设计的核心理论之一。单模谐振器级联理论已经发展成熟,高节数的单模滤波器拥有带边陡峭度高等良好性能,十分适合具有高品质因子的高温超导滤波器。较之单模谐振器,多模谐振器更加紧凑,具有小型化、集成度高等方面的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多通带以及宽带等滤波器设计当中,是现代滤波器设计中的研究热点。然而长期以来,多模谐振器缺乏成熟的级联理论指导,导致多模滤波器难以通
Fe-Cr-Al合金因其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力学性质被用做高温结构材料。近年来,由于Zr合金包壳材料中存在氢脆和高温氧化等问题,人们提出了Fe-Cr-Al合金的新应用――新型核包壳材料。随着Fe-Cr-Al合金应用领域的扩展,对其性质的优化成为重要的课题。虽然对于Fe-Cr-Al合金的研究开始于1930年左右,但目前仍缺乏对其三元相图和弹性性质的系统地理论研究。在本论文中,我们用第一性原理计算、集
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在有效体液免疫的形成、高亲和力抗体的生成以及对病原体的清除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滤泡辅助性T细胞定位于B细胞滤泡中,并向B细胞提供多种信号包括细胞因子和表面相互作用等以形成生发中心,其中生发中心B细胞将经历多轮增殖、体细胞高频突变、亲和力成熟、抗体类型转换,最终分化成具有高亲和力的浆细胞和能长时间存活的记忆B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由幼稚T细胞发育而来,其分化发育过程是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高通量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基因分型和单倍型分析成为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性技术手段。本论文在优化基因型和单倍型定量分析准确性的基础上,关注了在胎儿基因型定量分析的无创产前检测领域的应用。在基因型与单倍型定量研究部分,我们首先以高通量测序与基因芯片作为研究工具,共对4个健康人样本进行平均深度大于100×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分型。探讨对测序数据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准确有效的基因分型
放射疗法是一种众所周知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临床中超过50%的癌症患者采用放疗手段。在理想的放射疗法中,在肿瘤内接受放疗剂量,同时周围的健康组织能够免受辐射损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与纳米医学相结合来改善放射疗法。纳米颗粒是一种非活性物理放射增敏剂,在肿瘤部位,纳米颗粒周围的沉积辐射剂量会局部增加。最近,具有诊断和治疗功能的铋基纳米颗粒由于高原子序数,低毒性和低成本作为放射治疗和成像中的治疗剂
基于新奇的量子特性以及潜在的高功率-体积比,二维半导体材料被认为是实现下一代电子学、自旋电子学以及能量转换量子功能器件的理想体系。二维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激子效应的显著增强,其决定了材料的光学特性以及在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能力。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方法及多体微扰理论,本论文揭示了二维激子所遵循的普适性标度律,提出了在二维半导体及二维磁性绝缘体中实现激子绝缘体的理论方案。具有光学活性的激子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