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18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在城镇落户,成为“新市民”。新市民群体是否同原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公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衡量新市民能否获得健康城镇生活的关键,也是反映城镇化进程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否均衡、充分发展的标尺。因此,本研究以湖北省为例,对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利用以及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与原城市居民各方面水平进行对比,发现差异与问题,探索城镇化进程中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改进策略,以期为提高湖北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建设健康湖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1)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主要对相关概念、研究现状、方法介绍、研究综述等进行理论研究;对新市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和满意度情况进行实证分析。(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利用SPSS21统计软件,采用频数、有效百分比、卡方检验对新市民与原城市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利用、改善状况、满意度等进行定量分析与比较;利用Stata16分析软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效应进行定量考察;采用专业人士谈话结合文献研究法对城镇化进程中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进行定性研究。(3)比较分析与回顾分析相结合。通过横向比较分析新市民和原城市居民各方面指标的差异;通过纵向回顾分析新市民落户前后相比的家庭经济生活变化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改善状况等。
  【结果】(1)在家庭经济生活方面,虽然新市民落户后家庭经济生活现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低于原城市居民水平。(2)新市民的个人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落后于原城市居民。(3)新市民自报的基本医疗服务需要水平低于原城市居民,主要表现为新市民的慢性病患病率(18.8%)和两周患病率(11.4%)低于原城市居民水平;新市民对短期门诊服务的利用水平高于长期住院服务的利用水平,主要表现为新市民的两周就诊率(14.0%)高于年住院率(9.6%)。(4)新市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新市民的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16.4%)、接受健康教育的频率、家庭医生签约率(7.4%)均处于较低水平,并低于原城市居民水平;虽与落户前相比,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率有提升,但在慢性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利用率仍较低。(5)新市民对当前总体生活状态、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费用、看病方便程度、医疗服务态度、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体系7个方面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59.1%、53.9%、39.1%、55.3%、52.3%、44.5%、48.1%,均低于原城市居民满意度水平。(6)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对新市民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体系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处理效应(ATT)分别为3.4266和3.4589,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具有正向的影响效应,使其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体系的满意度评分得到提高。
  【结论】建议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提高新市民家庭经济生活水平;以新市民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居民健康知识,改善健康行为;通过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医疗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新市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适应社会需求,关注特殊群体,满足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加快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供给短板;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健康城镇建设。
其他文献
生育保险制度对于保障生育政策实施效果,提升生育水平,促进我国人口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实行“全面二孩”的生育政策背景下、育龄女性面对的生育风险逐渐复杂的现实背景下探讨现行的生育保险制度如何保障生育政策效果、应对和化解生育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生育政策和生育风险两个角度研究生育保险制度的优化路径,运用文献梳理、分析和定量回归的方法探讨生育保险存在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基于生育政策角度
学位
农村留守青少年的问题是中国在城市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收入贫困的界定,留守青少年的贫困是一种多维贫困,其重点不在于经济收入,而在于居住状况、健康状况、主观幸福感、遭受欺凌的状况、社交状况等方面的贫困。目前虽然已有较多文献从多维视角来研究贫困问题,但很少将农村留守青少年作为多维贫困的研究对象。本文基于以往的研究,利用2008年和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关于留守青少年的调查数据,
目的:近年来,中国政府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整合医疗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医疗联合体(“医联体”)的实践探索。全科医生作为医联体的基层实践人员,在医联体卫生服务网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全科医生的视角评价医联体的建设很有必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全科医生对医联体的认知与评价现状,为推进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依据。  方法:以参加湖北省2017年4月-6月全科医师培训的764名
学位
二战后,日本相继颁布了《教育公务员特例法》《人才确保法》等一系列旨在保障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法律,不仅确立了日本义务教育公办教师的公务员身份,而且还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育公务员制度体系。2018年1月,我国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这种说法表明了我国有开始实施教师公务员制度的政策动向。实际上,学界关于建立我国教师公务员制度的
学位
【目的】  编制适用于测评临床科主任领导行为的量表,并对湖北省和河南省的5家二级公立医院的医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医师对科主任领导行为的评价及医师职业精神现状,探究科主任领导行为对医师职业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路径。对如何提高科主任领导行为效果、改进医师职业精神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方法】  本研究中对医生职业精神的调查问卷是沿用课题组已进行过实证研究的,依据《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为基础
【目的】  梳理国内外关于保障儿童用药安全的政策迁移路径;以医护人员的视角为出发点,总结儿科用药现状,明确医护人员对于儿科用药的认知与需求,探索医护人员用药的影响因素;总结2014—2018年上报的儿童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提出提升儿童用药安全的设想及管理策略,以期为国家完善儿童用药相关的政策和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1)文献分析法。基于WebofScience和CNKI数据库检索,并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剖析当前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机制,并结合现场调查,明确调查地区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现状与协同效果,结合医务人员对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的认知与评价,基于实践经验与问题分析,提出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机制优化策略。  【方法】  1.文献研究与政策梳理:通过相关文献与政策研究,收集当前关于支付方式改革、医共体建设等方面资
【目的】  院前急救体系是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系结构、供给能力以及运行机制直接影响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本研究通过文献与理论研究、实地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等方法,了解不同农村地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深入探索典型地区农村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及服务供给的能力、供给效能,掌握急救人员对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评价,并构建出农村院前急救体系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实现农村院前急救体系优化模型的现有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罗替高汀透皮贴剂与普拉克索(常释剂/缓释剂)的成本-效用对比分析,对罗替高汀透皮贴剂进行经济学评价,为帕金森药品价格制定及医保目录调整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基于卫生体系的角度,采用模型研究的方法,利用MSExcel2016构建马尔科夫模型,按照霍恩&亚尔分级(Hoehn and Yahr, H&Y)将帕金森病患者划分为H&Y1-5期和死亡六种状态。通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
【目的】  从供需两个方面多角度分析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学服务提供现状,引入Donabedian卫生评估模型构建社区药学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武汉市各行政区社区药学服务提供情况进行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问题并探讨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武汉市社区药学服务发展的改进策略。  【方法】  (1)文献分析:采用文献法在线查阅WebofScience、PubMed、万方中文数据库、CNKI知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