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和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inghaiyangzh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和丁玲在英国和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女作家,坚定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处于五四时期的女作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们都深入挖掘女性心理,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理想,用独特的语言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大胆地、尽情地去书写女性内心的欲望和忧虑,真实刻画了女性内心的挣扎和艰难。本文通过对伍尔夫的处女作《远航》、探索作《夜与日》、巅峰作《到灯塔去》和丁玲笔下的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当我在霞村的时候》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比较,来揭示作者所创作出的在不同生活层面上的女性人物发展的过程。处女作《远航》与《莎菲女士的日记》揭示了人物心灵的初次征程,始于未知与希望,在迷茫中迷失方向;《夜与日》与《韦护》分别展示作者探索婚姻,冲破男权束缚,追求幸福的写照;巅峰之作《到灯塔去》与《当我在霞村的时候》揭示女性生命价值的实现,完成心中的灯塔之旅。两位女作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从女性视觉出发,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创作出一系列以女性为题材的小说。她们的成长大都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寻找自我意识的觉醒到冲破男权世界,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其他文献
法国学者斯波伯和英国学者威尔逊,于1986年联名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的专著,提出了关联论。它的影响现在已远远超出语用学领域
翻译活动由来已久。早在几千年以前,人们就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着这样那样的翻译活动。但是,作为翻译活动中最能动的翻译者来说,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然而,最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和
作为近年来越来越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项目式学习已在国内外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项目式学习的应用近年来在二语习得领域发展很快,这个教学法的益处也被许多教学者和研究者
Ю.Д.Апресян是当代俄罗斯最著名的语言学家,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主持俄罗斯科学院俄语研究所的工作,创立了以他为首的莫斯科语义学派,在机器翻译、语义学研究、同义词词
爱·摩·福斯特是一位有着自由人文主义理想的中产阶级作家,他认为人际关系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福斯特的“联结观”发源于他的剑桥学生时代,并成为他一生所恪守和追求的信
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使跨文化交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阶段,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口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常常导致口译中的误译。那么文化差异如何导致口
本文通过对诗人奥登移民美国之前的生活和诗歌进行分析来研究奥登英国时期的诗歌中独具的伤感力。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奥登的诗歌主要表现的是他对与家人关系的思
乔治·爱略特是英国十九世纪最杰出、最富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她以其独特的道德关怀而被誉为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发展者。爱略特在其成熟时期创作的《米德尔马契》为探讨爱略特
亨利·詹姆斯在西方最早建立小说理论体系,关于小说理论的言论散见于他的文学批评论文、纽约版小说序言、书信集和文学笔记中。该体系主要包括创作论、叙事论和文体论。  詹
目前,人们越来越挑剔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进行教学。实际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成人学习理论、人文主义心理学和交际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