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研究——基于其作品分析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unq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詹姆斯在西方最早建立小说理论体系,关于小说理论的言论散见于他的文学批评论文、纽约版小说序言、书信集和文学笔记中。该体系主要包括创作论、叙事论和文体论。  詹姆斯很注重创作论。他认为,小说首先应该具有现实性。他既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又走进了“心理现实主义”。另外,詹姆斯始终把小说看作一个有机体,强调小说创作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有机统一。其有机体论主要包括视角、场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叙事论是詹姆斯小说理论的核心部分。他摒弃了无所不知的“讲故事人”,通过小说中一个有洞察力的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故事,即“中心意识”。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过分依赖单一视角会把读者引入歧途。为此,詹姆斯提出了“油灯理论”—把一组人物等距离地旋转在某个中心事物的周围,让他们从各自的角度来照亮有关事物的诸多侧面;这些人物被称为“油灯”。  詹姆斯也是著名的文体学家。在后期小说中,为了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他创造出一种语言含蓄、语义模糊的“后期詹姆斯风格”。在词法层面,他倾向于用抽象名词作主语、把描写心理意识的动词名词化、以及大量使用功能词。在句法层面,他主要运用了圆周句、句子切分、修辞等手段。  本文试图理清亨利·詹姆斯小说理论的框架,并通过具体分析其作品来讨论其理论是如何引导或贯穿在他的作品当中的。詹姆斯的小说是其小说理论的最佳化身,通过分析其作品我们将更加了解其理论。
其他文献
翻译行为并非纯粹的语言转换行为而是某种文化传递行为,旅游翻译尤为如此。这是因为旅游文本具有显著的文化特性和语用属性。旅游资料的语用属性及其文化特性要求译者择取适当
E·M·福斯特是二十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印度之行》是其在1912年到1913年间两次印度之行之后写出的。从表面上来看,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两位英国女士阿德
法国学者斯波伯和英国学者威尔逊,于1986年联名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的专著,提出了关联论。它的影响现在已远远超出语用学领域
翻译活动由来已久。早在几千年以前,人们就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着这样那样的翻译活动。但是,作为翻译活动中最能动的翻译者来说,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然而,最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和
作为近年来越来越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项目式学习已在国内外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项目式学习的应用近年来在二语习得领域发展很快,这个教学法的益处也被许多教学者和研究者
Ю.Д.Апресян是当代俄罗斯最著名的语言学家,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主持俄罗斯科学院俄语研究所的工作,创立了以他为首的莫斯科语义学派,在机器翻译、语义学研究、同义词词
爱·摩·福斯特是一位有着自由人文主义理想的中产阶级作家,他认为人际关系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福斯特的“联结观”发源于他的剑桥学生时代,并成为他一生所恪守和追求的信
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使跨文化交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阶段,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口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常常导致口译中的误译。那么文化差异如何导致口
本文通过对诗人奥登移民美国之前的生活和诗歌进行分析来研究奥登英国时期的诗歌中独具的伤感力。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奥登的诗歌主要表现的是他对与家人关系的思
乔治·爱略特是英国十九世纪最杰出、最富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她以其独特的道德关怀而被誉为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发展者。爱略特在其成熟时期创作的《米德尔马契》为探讨爱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