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体象论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中国古代哲学还是中国古典文学,“体”和“象”都是历代被关注的焦点。但是“体象”连在一起,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关注的角度也往往集中于中医学和体育学等领域。2012年,赵天一的博士论文附了一篇题为《中国古典体象论》的文章,文章首次在哲学和美学领域提出中国古典的“体象论”,认为:“体象”的基础在于“体”,即身体和心体;“体象”的关键在于“象”,即效法和领悟;“体象”的旨归在于“生”,即生生和大化。文章同时指出:“体象不二”,即“体”和“象”互为基础,统一于我,统一于行;“体象有三”,即“体”、“象”、“我”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体象”共分三个等级,即小象象物、中象象圣贤、大象象天地。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体象”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以儒家思想观之,除了被列为六经之首的《易》经的来源一一“仰观俯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体象”的一种表现之外,其内容“咸卦”也和“体象”密切相关。除此之外,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礼”,也是从人的身体出发,最终指向宇宙大道的一种物质表现。以佛教思想观之,无论是佛教思想的起源来源于释迦牟尼对生老病死之苦的感触,还是佛教说法、传承等方面,都是以身体的延伸来进行的,和古典的“体象论”关系十分密切。以道家思想观之,道家出自史官,那么道家思想的提出就是老子根据历史上的兴衰成败而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换言之,道家思想就是“体”历史变迁而“象”天地大道。“体象论”与中国传统思想关系密切,那么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也可想而见之。中国古典文学属于“身体文学”的范畴,是古人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形诸文字的一种表现。基于此,文章讨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在讨论现在流行的文学起源论—一巫术说、宗教说、游戏说、劳动说、自我表现说一一之后,又用体象论的理论做了古典诗歌起源解读的一种尝试。“体象论”是以我为物质基础,通过观察、效法天地万物的变化而达到象天地大道的目的。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体的变化也可以从“体象”的角度进行一种阐释。由“诗”到“词”到“曲”,除了诗歌内部的变化之外,还有世殊事异的一些影响,这些变化,“体象论”解读为古人为适应变化而对诗歌的体裁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改变。“体象论”是一个古已有之、却又年轻的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对于古典诗歌的阐释和解读都还有很大的空间,而文章所做的是一个对与新理论的初步的尝试。
其他文献
元和詩歌是中唐文學的重要組成部份,復古思潮是这一時期詩歌的一條主線。然而元和詩歌的復古運動卻呈現出了刻意求奇的特色。换言之,元和詩人的著意復古,迫使其詩歌呈現出了怪異
20世纪70年代初,官厅水库污染引起了国家对于工业“三废”污染前所未有的重视,也使河北意识到工业“三废”污染的严重性和污染治理的紧迫性。1972年6月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
通过对现代国内外机器人现状和机器人相关的基本理论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现在机器人中的热点研究话题一定位问题。而定位与制图问题恰恰是移动机器人应用中的的重要问题之一
汉语史研究是以断代语言研究为基础的,而后者又以专书研究和专题研究为前提。元明时期是近代汉语的一个重要时期,汉语的助词系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
<正> 语言国情学的兴起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然而发展极为迅速。尽管在理论方面语言国情学尚存在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学习外语必须同时学习目的语文化的命题,已为人们所
从撑杆跳高运动的兴起至今,来自世界各国的体育科技人员对此项目的各个技术环节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撑杆跳高运动项目中的许多普遍规律,对
纳米磁性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物理、化学等方面表现出与常规磁性材料不同的特点。纳米磁性材料已成为当今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尽管已有多种制备技术被
汉代子书,形式与先秦诸子著作相近,而内容却更为广泛,往往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文化、教育、修身等许多方面。而汉代子书本身由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固成的历史文化
数字化设计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是二十世纪末才开始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能够加快汽车设计过程,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在汽车造型设计领域,传统的手工造型方法已被建立在
《庄子》一书行文高深莫测、恢诡谲怪,故而使得历代学者对于庄学的研究存在许多争议。现当代庄学泰斗张默生认为“三言”是解庄的金钥匙,这一观点的判定来源于《庄子》杂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