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巴西政策研究(1946-1964)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初期,美苏对峙,拉美地区自然也成为美苏双方争夺霸权的重要阵地之一,美国希望加强对拉美地区的重视与并之建立联盟来遏制共产主义思想。而苏联则希望加快在拉美地区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步伐,将其引导至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巴西作为拉丁美洲的第一大国虽然在传统上一直处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之内,但在当时殖民主义破产、美苏争霸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的世界格局影响下,美巴之间的矛盾不断涌现,为了维系双方的关系,美国不得不开始调整对巴西的政策。全文分为引言、正文与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对本课题的缘起、研究意义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阐述。正文由四章组成,以冷战为切入点系统地叙述和研究了美国自冷战开始以来对巴西的外交政策。第一章主要的内容是: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和巴西的关系相对较为缓和,睦邻友好的两国关系奠定了冷战时期美国对巴西外交政策的整体基调。但从50年代末开始,美国和巴西的联盟一直在新的动荡环境中寻求符合双方的利益交汇点。在美国向巴西开展经济和军事支援的同时,巴西也在不断谋求自身的发展,包括建立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等手段来摆脱美国的影响。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在艾森豪威尔总统第一任期时,随着苏联对拉美地区开始渗透,美国政府重新审视了美巴关系,开始频繁地干涉巴西以及整个拉美地区的政治事务,不惜粗暴干涉拉丁美洲各国内政,以此通过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来稳固其在冷战中的优势地位,同时防止苏联向拉美地区渗透共产主义思想。美国虽然调整了对巴西的外交政策,但美巴两国之间的关系仍然不断恶化,最终美巴联盟也随之瓦解。第三章主要解析了面对不断恶化的美巴关系和全球高涨的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艾森豪威尔在其第二任期中,反思了先前较为强硬的对巴政策,开始以较为缓和的方式来处理美国与拉丁美洲各国之间的关系。而瓦加斯后新政府的上台,这些变化也为美国改善美巴关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艾森豪威尔试图通过经济援助改善美巴关系。但巴西国内较为混乱的政治经济局势,使美国的经济援助收效甚微,加之美国政府所拟定的政策,其本质仍旧是维护美国的利益,因此巴西国内的反美主义依旧活跃,美巴之间的外交僵局并未得到太大改善。第四章主要阐述的内容是:肯尼迪时期美国对巴西的外交政策经历了较大波动。在古巴革命的影响下,巴西也掀起了一系列政治风波,采取了较为激进的国内外政策,巴西一度成为亚非拉地区国家中的一员,远离美国。在这种政治环境下,肯尼迪政府把“反对共产主义”的作为政治目标主要的出发点。在古巴导弹危机后,美国更加忌惮巴西成为下一个古巴,因而中情局积极介入巴西军事政变,以防止巴西进一步“赤化”。这一时期美国和巴西的关系极端紧张,互相充满了不信任和猜忌,巴西在“左派”政府的领导下谋求独立外交,但却遭到失败,这一失败预示着美国对巴西的影响将会长期存在。结语部分:冷战格局中,美国出于整体战略布局的考量,试图将巴西作为遏制共产主义的同盟者和原材料供应地。在面对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美国政府多次调整对巴西政策。但在巴西谋求推行独立外交政策时,美国政府表现极为抵制的态度,从而也不难看出美国在与巴西关系的处理中始终以自身利益出发,并希望利用经济援助把巴西拉拢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阵营以此达到控制巴西的目的。本研究力图呈现美国和巴西博弈的过程,在巴西长期追求拉美大国地位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过程中,美国和巴西的关系呈现出动态的博弈状态,甚至在60年初一度达到了紧张的对立状态。本文研究中重点结合冷战初期的国际背景,阐述冷战初期美国政府对待巴西的外交政策,在结合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以相关历史时期的解密档案为基础,分析美国对巴西的政策变化和实施过程,注重这一时期美国和巴西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互动,以推进和深化学界对相关研究的认知。
其他文献
过去一个世纪的气候变暖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强度、空间范围和持续时间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未来该现象将会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加。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是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过渡带,拥有森林、森林草原、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沙漠等多种植被类型,但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内蒙古的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增加,对该区域的植被动态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科学分析不同时空尺度极端气候事件对植被物候的影响以及预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气候的迅速变化导致各领域中系统的不确定性,比如,生态、金融、信号处理、流行病学、电信等。这些系统的结构可能经历突变。为了控制这种不确定性,包括了连续动力学行为和离散事件的具有马尔科夫切换的随机微分方程又称切换扩散系统被广泛的应用,其稳定化是自动化控制领域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基于离散时间观测的反馈控制被用来稳定切换扩散系统。很多物理系统中总是观测到控制响应的滞后
Casimir效应是相距微纳米的两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源于物体边界附近的电磁场零点能涨落的宏观量子现象。该效应可细分为静态Casimir效应、动态Casimir效应和Casimir-Polder力。动态Casimir效应是真空中量子场边界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系统中虚量子涨落转化为实光子对的现象。由于该光子对在实验中表现出了量子失协、量子纠缠、量子导引等量子特性,因此动态Casimir效应被认为是
网络科学近些年来一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它在众多学科,例如生物学、信息学、社会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现实世界中很多不同领域的复杂系统都能够用网络的形式来统一表示,以此网络科学的不断进步极大的促进了人们对于复杂系统的理解。实际网络经常呈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区结构或是类结构,即节点的分类组织,它使得在同一类的节点内部有较多的边,在不同类的节点之间的有较少的边。类似于人体中的组
反问题源于数学物理问题,也称之为数学物理中的反问题,是近几十年来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分支,它在地球物理学,材料科学,金融学,工业控制,生命科学,模式识别,地质与环境科学,信号图像处理,信息与控制等许多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它已成为国内外许多数学与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因为大多反问题是不适定问题,无法求其解析解,因此,数值解法对反问题的研究起关键性的作用.随着计算方法的发展,反问题的数值解法也越来
外源有机碳输入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的同时,能够为土壤生物提供大量碳源。秸秆还田作为当今世界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其施用的数量和质量也能直接和间接对土壤微食物网分解通道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为探讨秸秆还田量及频率对土壤微食物网分解通道的调节机制,依托吉林省梨树县免耕定位平台,综合利用回归分析、冗余分析、网络分析及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①由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要继承“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承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视野反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作用的肯定和对当代文化工作者的要求,一
共治即共同统治,即两人或多人同时在同一政权占有君主的名分。古代埃及国王开始进行统治的标志是登基、启用新的王衔并以自己的名义纪年。本文选择新王国时代的共治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共治的具体案例探讨共治的方式。由于共治的出发点是为了确保家族统治,而且相关案例在新王国时代3个王朝的分布并不均衡,本文未简单按照王朝划分章节,而是结合王室血脉的传承情况将这个时代分为4段。第一章探讨第十八王朝前期6名国王的共治问
《一个人与其灵魂的辩论》是中王国时期第十一王朝末期至第十二王朝初期的一篇草纸文献。文献的开头部分已经缺失,现存的草纸文献包含“人”与“灵魂”之间的四组对话,“人”与“灵魂”围绕死亡的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社会动乱、政治腐败、饥荒遍野、道德沦丧的背景下,“人”的悲惨遭遇使他想要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灵魂”则努力劝说“人”放弃轻生的想法,应珍惜生命,两个角色经过轮流发言、互相辩论后,“灵魂”做最后陈
曼涅托是埃及祭司与史家,生活于希腊化时代早期的托勒密王朝(约公元前3世纪)。他以希腊语著述的三卷本《埃及史》,记述了从远古时期至亚历山大征服前夕的埃及历代诸王。该书在流传过程中散佚,经不同时代不同史家的转述,其中的年表与少量叙事内容得以传世。尽管如此,曼涅托《埃及史》中的年表部分对古埃及历史年代的构建影响重大。西方学界对曼涅托《埃及史》的关注素有传统,但古典学者与埃及学家的研究重点与成果始终泾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