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max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广州市海珠区2000年的TM遥感卫星照片进行遥感判读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实地的点、线、面调查,进行了系统误差的纠正。海珠区的城市湿地采用比较简洁的分类方法分为河流湿地(珠江)、河涌湿地、景观湿地(公园)、灌溉地(果园、水稻田和其它类农田)和水塘(储水塘)五个类型。河涌湿地与灌溉地多数分布于海珠区的中部和东部地区,而且74条河涌当中有50条位于灌溉地内,这说明灌溉地与河涌湿地是密切相关的。本文以遥感图作面上控制,以点线面作实地调查,以图形软件作工具,以政府资料作参考,通过校正得到如下结果:海珠区的湿地面积为2433.76公顷,其中珠江492.12公顷;河涌湿地410.86公顷;灌溉地1515.18公顷;水塘5.6公顷;景观湿地10公顷。由此可以看出,海珠区应该加强景观湿地的建设,而进行湿地公园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海珠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估算,得出海珠区每年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约为3831万元。在研究当中发现海珠区城市湿地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的方面:面积减少和污染严重,因此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控制湿地面积的减少和降低污染上面。在综合研究了海珠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后,提出了一套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主要包括健康系统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经济评价、生态安全评价、生态景观评价和全局系统评价。同时,以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等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进行了城市湿地生态系统规划对策研究,提出了“一环、二区、四岛、八带”的海珠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框架。
其他文献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生物信息学得到广泛的关注,它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是基因组学。随着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测序的完成,核苷酸数据库中的序列和碱基数量得到迅猛的增长,因此能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应用日渐广泛的领域,而MEMS传感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MEMS器件,其中的MEMS谐振式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Q值、高稳定性、低噪声性能
氢气传感器早已广泛应用于家庭生活、医疗卫生、能源及环境检测等众多领域。而SnO2作为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气敏材料,一直是作为研究氢气传感器的热点,SnO2材料是一种宽禁带半导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电子器件的生产对图形转移技术的工艺要求越来越高,纳米压印技术作为一种高分辨率、高产量、低成本的图形转移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基于假塑性金属流体的纳米压印技术可以用来制备金属银互连线,但压印后得到的银线条结构疏松、且存在大量溶剂,导致其导电性很差,需要后续的热处理工艺使其更加致密,但热处理后银互连线的各向同性收缩会导致作为关键工艺参数的特征线宽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在银
学位
超抗原(supperantigen SAg)的概念由White 等于1989 年首先提出,它是由一组细菌或病毒编码的蛋白分子可不需要抗原提呈细胞(APC)处理,以完整的蛋白质分子形式直接与APC 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