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的交配特征及其种群动态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e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新疆杂食性害虫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的交配特征,棉铃虫的虫源及其种群动态变化,本人于2013年在新疆南疆库尔勒地区、阿克苏地区以及喀什地区采用测报灯采集棉铃虫、三叶草夜蛾,通过解剖成虫、稳定性同位素分析,探明当地玉米作为庇护所对棉铃虫抗性的稀释作用功效。评估来自于不同月份的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的卵巢发育状况,判断当地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的迁飞动态;通过不同季节田间的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的解剖,明确来自于当地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的交配情况,探索不同时期当地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的迁飞动态。通过北疆地区长期监测数据,探索新疆北部棉区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的种群数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南疆三个植棉区不同月份、不同性别的棉铃虫寄主来源不同:库尔勒地区库尔勒市样品显示5、6、7、8月均有C4寄主提供的棉铃虫且比例较高;阿克苏地区6、8、9月有来自于C4寄主植物的棉铃虫,8月初C3×C4的比例达到45.8%,8月中旬C3×C4的比例达到28.8%,C4×C3的比例达到20.3%,9月初C3×C4的比例达到40%, C4×C4的比例达到40%;喀什地区8月初的棉铃虫来源于C4植物。由上述总结得出:不同月份、不同性别的棉铃虫寄主来源不同,来源于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可以自由交配。2.库尔勒地区棉铃虫和三叶草夜蛾存在迁飞性:两种杂食性害虫发育到2级时开始交配,在整个作物生长季节棉铃虫的卵巢发育级别在3级以上的比例占到50%以上,棉铃虫种群的初始虫源主要由外地迁入。三叶草夜蛾种群的初始虫源是本地虫源,交配频率为1.75次/头,交配率达到95%。3.库尔勒地区棉铃虫、三叶草夜蛾交配特征:棉铃虫和三叶草夜蛾在整个发生期,总有一定比例的雌蛾未交配;棉铃虫6月初、7月中下旬、8月中旬的交配频率高于其它月份,而三叶草夜蛾6月中旬、7月下旬交配频率较高;就这两种害虫的交配频率相比较,棉铃虫的交配频率明显高于三叶草夜蛾。4.新疆北疆地区,三叶草夜蛾种群数量年际间存在较大波动,并且具有周期性波动规律,周期为4~5年;年内共发生3~4代,全年蛾量高峰期在每年的5~7月。年内变化规律为5、6月份种群总量呈上升趋势,7月份开始三叶草夜蛾的种群数量开始下降;三叶草夜蛾一般始现于4月中下旬,越冬代的蛾量高峰为5月中旬、第一代的蛾量高峰为6月中下旬、第二代的蛾量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偶有年份会出现第三代高峰。
其他文献
硅胶基质整体柱具有很好的通透性,高通量,及在有机溶剂条件下稳定等优点,已应用于毛细管电色谱(CEC)和微柱高效液相色谱(μ-HPLC).本文从分离模式的角度,对毛细管硅胶整体柱
从化学计量学角度研究了CCD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无机物领域分析中的应用.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红烟硝酸的密度、水分含量等五项指标的快速测定模型,验证了近红外光谱测定
目的探讨人体肥胖指数(body adiposity index,BAI)作为评价中国人肥胖新指标的可行性,及其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等其他肥胖指标相
降低油耗是汽油机正向开发的关键目标和驱动力。基于单缸最优原则,通过概念设计和单缸机试验锁定核心架构设计参数。通过台架试验测试,研究气道燃烧室系统、压缩比等对燃烧效
语言产业是指语言为内容、材料或是加工、处理对象,生产语言产品以满足消费者语言需求的产业。广西民族语言教育产业状况为:缺乏民族语言教育产业经济效能的认同、产业化意识
<正>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深度学习是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以发现数据的分布式特征表示。小学数学中的深度学习是让教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现代课堂教学,相较于传统,尤其强调基础性、现代性和综合性的统一。阅读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人文素养的主阵地,作为传输人类文明、文化思想的
本试验通过多菌种混合固体发酵白酒糟,旨在提高酒糟中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在投料70g(次粉占40%)、尿素投加量为1%、接种量在3.5%、pH6.31、发酵时间为48h的条件下发酵酒糟所
在许多地区,前期降雨条件对滑坡的发生有重大影响,前期有效降雨量是滑坡预报的一个重要参数。基于累积滑坡频度-降雨量分形关系导出了一种新的计算前期有效降雨量的方法。在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醋酸泼尼松中乙酸乙酯的残留量.乙酸乙酯含量在0~12.88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检出限为0.92 μg/mL,相对标准偏差在1.02%~1.73%范围之间,回收